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慧:文字是生活里的微光


为生活奔波的陈慧

在读书分享会上的陈慧

陈慧及其书作

    

    

    楼晓凌

    

    伴着姚江边淅沥的小雨,陈慧的《世间的小儿女》读书分享会在接近尾声时等到了三五个从丈亭匆匆赶到余姚城区的忠实读者,他们与陈慧合影留念,并送上一幅小字——“平心尝世味 含笑看人生”。

    7月2日下午,携新作亮相阳明古镇普文明书局的陈慧与读者温馨互动,分享她的日常生活与创作经历,触摸彼此柔软而火热的心。分享会吸引了许多读者,有几位在6月份还参加了余姚书城的读者见面会。

    在余姚梁弄边摆摊边写作的陈慧再次“出圈”,她于今年晚春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世间的小儿女》登上了“5月浙版好书榜”,在七月中旬的当当小说类榜单上,一度冲上榜首。

    

    苔花恰自开

    

    

    早在三年前,笔者就见过陈慧。那时,她的处女作《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一出版,便以极具辨识度的灵动文字受到读者的追捧,也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2018年初夏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小溪边的三间房子前,见到了烈日下匆匆赶回来的陈慧——皮肤黝黑,眼神通透,笑起来爽朗而亲切,说起话来嗓音沙哑。那一刻,笔者想起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瞬间读懂了她文字里的韵味。她就像潮湿角落里的苔花,不显山露水,却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生命价值,美得别样而生动。

    “如果同一时间发生了两件好事:一是余姚书城的书正在打折,一是超市的鸡蛋买一送一,那么我肯定会一路火花带闪电地冲向超市——去买鸡蛋呀!”陈慧曾用这个生动而有趣的假设告诉笔者,她写文章既无明确目的,也无强烈渴望,努力程度远不及为儿子做好吃的。

    “最初提笔,不过为了打发嫁到异乡后的孤寂。如果非要说居心,应该是为了有点资本教育儿子,让他明白:人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中,有点令人愉悦的小爱好,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并坚持下去,会受益一生。哪怕像妈妈这样混菜场的小贩,也能一边在柴米油盐里摸爬滚打,一边在温暖的文字里追寻诗与远方!”当年的这句话已实现,儿子依旧坚持下象棋的小爱好,也更懂得心疼她了,帮着做家务,帮着手臂摔伤仍坚持去菜场出摊的她来回运送小推车。他曾问:“妈妈,为什么你走在梁弄街上,那么多人和你打招呼?你有什么事情,别人为什么都愿意帮你一把?我要怎样做,才能像你这样?”

    比起当年,陈慧近期的“流量”更盛,其生平也为人熟知:江苏如皋人,做过裁缝,开过日杂店,27岁嫁到余姚,后因生活所迫开始摆摊,已经十多年了。上午摆摊,下午写作,是她的生活常态。她用温暖又现实的故事讲述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文字鲜活,充满力量,是近年来活跃在宁波文坛的新星。有读者说:“她把一地鸡毛的生活扎成了一把漂亮的掸子。”

    但她还是原来的她,把日子操持妥帖、操心儿子中考成绩的好妈妈,操着本地方言的新梁弄人,骑着“铃木125”去几十公里外的批发市场拉回一箱又一箱货物的女汉子,梁弄菜场里推着自制小推车卖小百货的“三三”,依然保持低调、谦逊的品性。“我称不上作家,就是个摆摊的小贩,靠摆摊养家。”

    

    众人助“三三”

    

    

    岁月拖着人向前跑,日子赶着人往前走,时光为陈慧沉淀了无数惊喜。“野生女作家”“摊贩作家”,陈慧已是余姚的知名摊贩,中央电视台记者也慕名来她家录像。但是,故事之初却很简单。

    2010年冬天,她在QQ空间里“涂鸦”了几篇小文,多是心血来潮时的自娱自乐,童年往事、生活趣事、菜场见闻,写得即兴又任性。她说自己从不写命题作文,“就像打靶,指定靶心,反而打不中。”“如果说有什么促使我把写作当正事坚持下来,那一定是网友的鼓励。我也是有点小虚荣的,架不住人家的表扬。”她回忆道,“有个奉化网友,叫‘雪落无声’,看过我早期的每篇小文并认真点评。一次,他来余姚办事,特地送了两箱水蜜桃到梁弄。我坐在天井里啃甜甜的桃子时特高兴,觉得自己不是深埋地底的小煤炭,还有点微弱的光!”

    之后,她陆陆续续写了好些文章,细细一算有几百篇。“我觉得自己是个在绳索上努力蹬独轮小车的杂技演员,左手是一地鸡毛的生活,右手是一鳞半爪的爱好,小心地平衡着两边的关系。我没妄想写出成绩,只为获得类似屎壳郎滚粪球的喜悦,借助它在单一的生活中开出点小花!”然而,这番努力给了她大大的惊喜——她因文字与许多人结缘,还在他们的引领下刊发了一些小文。她尤其感谢沈春儿:“沈老师是我文学路上的引路人,遇到她之前,没有人指点我写作;她更是生活中的贴心大姐姐,我遇到难事,能帮的,她一定会伸手。”

    “我和陈慧认识好多年了,那时,我管理余姚新闻网阿拉社区的舜江文苑。偶然间,发现几篇署名‘三三谁谁’的作品,文风独特,非常有灵气,就通过站内消息联系她。此后,她一直发文章,粉丝越来越多。见面应该是一年之后了,她来我办公室小坐,谈创作,谈生活琐事。”沈春儿回忆道,“谈不上指导,我就是把她的作品介绍给了当时的余姚市文联副主席干亚群,干副主席喜出望外。”

    “靠摆摊挣点小钱养家糊口的小女子竟写出这么有文思、有褒贬、有可读性的文章,真不简单!”作家谢志强这样评价陈慧。2016年,谢志强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文学大门,邀她参与余姚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她从经年累月的文字中整理出几十个温暖的故事,结集出版。

    

    最抚凡人心

    

    

    陈慧不走恢宏路线,以真挚之笔记录身边人五味杂陈的生活,一丝一缕皆柔情,一点一滴都感动,小人物释放出大能量。

    陈慧笔下一位主人公的女儿来到分享会,聊着聊着就哽咽了。她说,《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出版前,只知道三三姐经历坎坷但乐观进取,没想到还是位作家。她的母亲的故事曾出现在微信公众号“陈慧家的后花园”里,如今,母亲因病去世两年了,她常回头看那些文字,借此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

    “在梁弄,知道我的人即使没有99%,也有88%。认识我,从我的百货摊开始。”然而,陈慧的文字让身边很多人重新认识了她。这个被生活百般摧折的江南女子看似平凡,无论生活多么不如人意,她从没放弃过灵魂深处的乐趣。“我不回避我是个小贩,就像我不宣扬我的写作。在大部分人眼里,在菜场摆摊不体面。菜场很聒噪,可这聒噪中有热闹的人情味,有轰隆隆生活着的现实的喜悦感。”她说,“我没有书写人生长卷的豪情,也不喜欢折腾,但享受写作时的宁静。”

    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谋生体验为陈慧积累了素材,她用素描人物的方式讲故事,质朴中有流丽,平实中有清新,庸常性与传奇性浑然一体,似铺开市井画卷,有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真性情的风范,也有着生活的尖锐与柔软、生存的刚气与脆弱。

    《世间的小儿女》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澄净温暖,幽默自如,记录了人世间匆匆相逢的各种人,重现了生命最初的粗粝与鲜活,与她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联系。“两部作品大致方向相同,新作更成熟,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挖掘更深入,文字表达更通透,思维拓展更宽广。”分享会上,热心读者罗鹏飞阐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即使处女作已印刷了两次,新作也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但陈慧坦言:“我文化水平不高,对自己的文字是不自信的。天天穿梭在市井里,环境决定了我‘土得掉渣’的写作背景。我写得毫无章法,更像记录。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弥补旧路上的遗憾,供我在前路取暖。”

    陈慧的图书编辑说:“任何用文字概括出来的陈慧,远不及她本人鲜活。”

    一路努力打拼的陈慧内心笃定,没有纠结于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因为她知道路就在脚下,摊要摆,书要写。“摆摊与写作都是我生活的本身,前者保障了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后者滋养了春夏秋冬的来日方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