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置人员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素质教育课

    

    

    王学进

    

    7月27日,有两则抗洪救灾的消息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宁波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作为应急避灾安置点,安置了约150名建筑工人,27日撤离时,他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都恢复了原样;二是一名来自安徽的陈师傅在离开宁波市翰香小学时留下了一封感谢信,虽然语句不通,还有错别字,但表达的感情真挚热烈,感动了很多人(据7月28日、29日《宁波晚报》)。

    灾难当前,最能看出各色人等的种种世相,有人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奋战在救灾第一线;有人配合政府的安排,该避险的避险,该安置的安置;而上述报道中提及的外来务工人员则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世相,即感恩于当地政府和学校给予的方便和关怀,用令人称道的善后和书信表达真诚的谢意,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高素质。

    这样的故事和情节发生在教室里、学校里,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校方应该充分利用好这笔教育资源,起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爱的教育。一位只读过小学五年级、连常用字都不大会用的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要用书信来表达,是因为他在安置点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台风无情,但人间有爱,无以为报,所以他只能选择对他而言十分困难的手写感谢信,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爱,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的。

    二是感恩教育。这一百多位建筑工人和陈师傅,他们是懂得感恩的。从7月23日迁入安置点,到27日撤离,整整五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这对当地社区、街道、学校而言,是一桩十分不易的应急任务,但经过各方的协同努力,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赢得了安置人员的一致好评,对此,他们铭感于心,终生难忘,故此,就有了“你给我一个临时的家,我还你整洁的教室”这感人的一幕。

    三是文明教育。由于受某些偏见的影响,习惯上,人们总是把外来务工人员与素质不高联系起来看,有意无意将这个群体污名化,上述报道告诉人们,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素质高到什么程度?且听张雅南校长的介绍:他们早上五六点钟就开始打扫教室,还把课桌椅都一排排地摆放好,就连小孩子翻阅过的图书也收整齐了。一间间教室里,没有汤汤水水,没有油腻,甚至很难看到有人住过的痕迹。

    这么好的素质教育素材,学校应该利用好,建议选择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天,将两则感人事迹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做出评价,教师总结,借此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素质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