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11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我市举行(李磊明 摄) |
赵传羽 董雪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共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宁波是“一带一路”建设枢纽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共建“一带一路”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共建“一带一路”八年成绩斐然,为不确定性日增的世界持续注入确定性。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部势力阻挠等不利因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合作均呈现逆势增长势头。其中,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全国对外投资的比重上升至16.2%;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1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1.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5.4%和58.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瞩目、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精雕细琢,让“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站在新起点上,各级政府应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夯得更实、优势扬得更好、合力聚得更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过程中抢占先机,不断增强自身内生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软实力,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二、宁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宁波应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务实导向、着眼绿色发展,以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为牵引,坚持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建设好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以自身高质量开放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发挥开放优势建设产业链集群。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分工呈现区域化、链群化、备份化演进态势,为宁波在石化、纺织、机械、冶金、电子、建材等优势领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区域产业集群化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宁波要发挥开放优势,鼓励本土企业基于产业链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整合资源,实现补链、扩链、强链,提升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地位,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新一代产业链建构者与价值链主导者。 发挥平台优势引领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体现了我国开放内容和开放实践的新境界和新高度。宁波拥有“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功能平台,并全力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行政体制规范、商业文明发达、城市功能完善、高端要素富集,形成了创新开放、成熟包容的营商环境。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宁波应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服务化理念,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谋划先手棋,对标对表最高标准,选择优势领域率先实现制度突破,形成区域发展制度高地。 发挥侨胞优势弘扬海丝文化。文化认同、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宁波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是记载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欧国家具有较高辨识度。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宁波应发挥甬籍侨胞遍布全球、融通中外的人文优势,为中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牵线搭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相亲、心相通”,为增加沿线国家文化认同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通道优势联通内外市场。建设“一带一路”对内要带动商品和要素市场流通,对外要实现“五通”,打通国内外商品、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沿线国家资源。宁波连接东西、辐射南北、通达江海、联通内外,宁波舟山港对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对内直接辐射长三角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条件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联通发挥更大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宁波区位和港口优势,以平台思维推进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加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利用力度,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三、宁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宁波应围绕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标新定位,全力打造中东欧合作三个“首选之地”,引领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展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魅力。 深化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稳步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引导实力企业稳妥有序走出去,收购先进技术和品牌,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公共海外仓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覆盖面,培育公共海外仓3.0版,打造海外仓全球仓位信息和订仓服务联网平台。发挥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口主渠道作用,建立高效、成熟的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口贸易网络体系,打造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入亚太的转口贸易枢纽。建好中东欧速卖通,为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口提供数字化服务,助力中东欧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细化产业合作。精准推进产业链协作与东道国发展,结合中东欧各国优势产业,引导浙商及全国企业与中东欧国家在工业互联网、生物科技、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优化中国—中东欧产业链,密切中国—欧洲产业协作,推动中东欧地区经济复苏。同步推进港口合作与产能合作,围绕三海港区和中欧班列重要节点打造一批多式联运枢纽港口,择优选址合作共建产业集聚区,推动中国装备、欧洲技术与中东欧市场相结合,打造服务中东欧面向欧洲及世界的重要产能合作基地。 强化功能平台。高水平建设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深入推进与中东欧国家航运物流、经贸促进、科技创新、双向投资、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全方位合作。深挖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发展潜能,充分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宁波联络办公室作用,搭建磋商对话平台,建立会商协调机制,为各国企业来甬来华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国际产业合作园等各类平台更大改革自主权,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平台。 实化人文交流。加强人文交流要虚功实做。打好城市外交牌,加大友城对接力度,深入挖掘友城资源,加大共建金融区、商业街、文化街、科技园、创意园等结对交流项目、交流合作平台。打好公共外交牌,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知名智库等机构对接,发挥本土智库、科研院所优势,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政府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好民间外交牌,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中心,加大影视合作、媒体合作、教育合作、科研合作、旅游合作等,发挥甬籍侨胞融通中外的“桥梁枢纽”优势,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优化制度环境。提高高端要素可贸易性,通过流留结合、以流促留等形式,加大高端要素引进力度,精准提升本土企业市场竞争力。健全企业合作机制,鼓励本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通过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形式参与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针对中东欧各国特色消费品、农产品定制便利化商贸制度,助其进入中国市场,解决各东道国贸易逆差难题。完善与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机制,在外事、商务、教育、国检、海关、科技等领域,构建与中东欧各国事务部门常态化沟通合作渠道。 (作者分别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