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安全网络空间

    

    

    兰 草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有效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此前,在我市政协举行的“请你来协商”活动暨委员月谈会上,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正反两方面影响,并就为青少年打造绿色网络空间提出意见建议。

    网络世界很精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体娱乐、天文地理、油盐柴米,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接收方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将海量信息“一网打尽”。但网上信息往往参差不齐,既有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也有肮脏不堪的阴暗角落,关键在你是否能正确判断和选择,心明眼亮者可以在知识的海洋畅游,尽享其利;浑浑噩噩者,只为玩乐、“逐臭”,难免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遭遇诸多诱惑和风险。

    网民中的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迅速成为网络“原住民”——我国网民近10亿人,19岁以下网民有1.75亿人,77.4%的未成年人10岁前便开始“触网”。由于涉世未深,心智不全,他们辨别力、自控力、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极易沉迷其中、遭到不良信息侵蚀,甚至误入歧途。据统计,我国46%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时遭遇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至于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正成为未成年网民的“流行病”。

    互联网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深度参与网络社群活动,已经成为时代的鲜明“标签”,也是未成年人养成社会人格、提升认知能力、融入同辈群体、促进社会交往、推动自身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同时,他们的确需要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妥善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挑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宁波作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工程的先行者,近年来,为打造近150万名未成年网民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未成年网民保护工作体系,广泛开展“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编辑出版国内首套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网络素养丛书;在全国首创检医合作“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推动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开展涉网络游戏信息内容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制造负面、低俗、淫秽信息的违法违规账号、网站,坚决阻断有害游戏和信息内容在网上传播等,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广受好评。但毋庸讳言,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生态的努力永远在路上。

    政府要撑好法律保护伞。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监管和引导,加大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力度,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那些坑蒙拐骗、造谣生事、诲淫诲盗等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构建起法治的铜墙铁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强化学校和家庭的深度参与。把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和所持观点,当作一种基本素养来对待、教育、培养,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素养提升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指导学生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明素质,引导其正确使用互联网产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好网民。

    互联网企业要增强自律意识。端正经营宗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平台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手段,规范网络服务场所的经营许可和对未成年人的限制措施;提升相关产品和应用的安全性,强化理念与产品的融合,创新产品内容和形式,多推出格调清新、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在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数字化时代“小雅士”。国家的未来在未成年人,网络的未来也在未成年人。应创造各种条件,尽快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必备的防护技能,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免疫能力,弘扬科学文明上网的好风尚,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