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品如人朴拙难

——郭风惠书画浅谈


郭风惠(1898-1973),号堞庐、不息翁,河北河间人。现代书画大家、著名学者。

郭风惠《雄鹰图》

郭风惠书法作品(方向前供图)

    郭风惠是一位十分有创造力的中国画大家,可惜如今似乎已被大家遗忘。

    业界对郭风惠曾有极高的评价:“郭风惠是20世纪百年文化、教育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是‘北学’的领袖人物,于文学、历史、法学、哲学、美学及医学、军事、文字学、书画艺术诸方面都有精深造诣”“书法入画最为成功者”“公之诗才……前后五百年,亦恐无敢与之争席者”。

    郭风惠的书画作品好在哪里?好在有一种独特味道,这种味道主要表现在笔墨的个性化和作品的趣味性。

    郭风惠绘画用笔简洁、爽快,行笔似草书,畅利而快捷,有时又似隶楷,厚实而质朴,线与墨、皴与擦、中锋与侧锋等等,笔性灵活,情到笔随,游刃有余。用墨上,以淡墨为主,浓墨为辅,显示文人画的高格。苍古、朴质、散淡、自由,是郭风惠笔墨的鲜明个性。

    在众多绘画题材中,郭老画得最多的是花鸟,如这幅《雄鹰图》,鹰立岩头,一览众山小,画出了雄鹰的豪迈与气势。画上题毛泽东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下部的两块岩石,以笔、墨、点、皴、擦多种手法绘之,右下一枝红树与岩石互为交叉,再用淡红色写出若干红叶,红颜色在作品中显得十分醒目。作品看似写雄鹰,实则描绘及歌颂伟人的高瞻远瞩。郭风惠的绘画,笔墨既得吴昌硕的厚重及“以书入画”,又有明徐渭的落墨淋漓,也有八大的简约空灵。郭风惠的大写意绘画,完全摆脱了一般人学吴昌硕所体现的程式化样式。

    当年北方花鸟画坛,除齐白石外,还有一位重要画家李苦禅,他与南方的甬籍画家潘天寿在现代画坛有“南潘北李”之称。时居京城的郭风惠长李苦禅一岁,两人又为好友,他们常互以书画咏唱,如两人合作的另一幅《松鹰图》,款曰“风惠画鹰,苦禅补松竹石”;还有一幅《蜀葵锦鸡图》,“郭风惠画锦鸡,李苦禅画蜀葵”。从画面效果看,两人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近代画坛画鹰较出色者,齐、潘、李、郭各具风貌,齐白石的鹰刚劲;潘天寿的鹰霸悍;李苦禅的鹰英姿;郭风惠的鹰轻灵。这几人中,郭风惠名气最小,但郭老亦有过人之处,尤其体现在学问修养上。作为现代著名诗人,郭风惠存世诗作有数千首,高深的学问大大提升了他的大写意中国画的内涵与品位。现代桐城派诗人吴北江先生如此赞誉郭风惠诗作:“公之诗才,当于今世首屈一指,即前后五百年,亦恐无敢与之争席者。”我们可从郭老的一件《鹰》画自作题诗中,领略一下他的诗风:“壮丽河山旭日升,高崖片石也崚嶒,要他除害寻狐鼠,添个昂头整翮鹰。”诗作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一股正能量。郭风惠说过“作诗要狠”,这个“狠”指的是入木三分。

    郭老的诗能做到这样,其画亦然。郭风惠的大写意能在众多“吴派弟子”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的画有与众不同的趣味,画里有一种朴拙、简约、率真的东西。他画得十分放松,润与白,浓与淡,快与慢,拿捏得恰到好处。“纷纷流派争矜炫,艺品如人朴拙难”,这句诗也反映郭风惠的书画艺术主张:尚朴重质,一洗俗媚。

    作者个人更喜欢郭老的山水。他的粗笔山水,似乱头粗服,既见笔又显墨,气息苍古,意境荒疏,有八大、石涛的笔意。“敢拟米颠刷字例,老夫大胆刷山来”。郭风惠的山水,如他在诗中所说,是大胆“刷”出来的,既得传统,又畅达个性。现代写意山水画,黄宾虹和陈子庄的山水也是以写为主,以书入画,各自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黄宾虹浑厚华滋,陈子庄隽永雅逸。郭风惠的山水笔墨大胆,概括力强,画中有书,在山水画风格、境界上也开出了新意,其成就不在花鸟画之下。

    真正的大写意文人画大家,其书法水平也在大家之列,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莫不如此。郭风惠也不例外。严格地说,郭老用在书法上的时间多于绘画,论成就,他在现代书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他是一位碑学大家,篆隶正行草五体俱通,大小字皆擅,其书法受传统影响最大的是颜体及汉魏,经过书家的消化、吸收、变革,形成了沉雄郁拔、恣肆超逸的风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性能、品质好坏对书法创作影响极大。林散之以特殊的长锋来表达他草书中独特抒情的线条;沙孟海选择用粗壮而锋短的笔,来表达厚重遒劲霸气的线质;郭风惠则选择了鸡毫笔,“用最软的笔,写最硬的字”。鸡毫是一种极软的毛,一般书家难以掌控,因为它不具有狼毫、羊毫那样的弹性。而一旦控制好,则“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笔下能出意外之韵致。

    观郭风惠书法,其行书、草书线条变化丰富,墨色润枯浓淡结合,并有较强的现代感;其篆隶楷书,也颇具个性特点。如他临汉隶《张迁碑》,保留了张迁碑字形的“方”与气息的“古”,由于受到鸡毫笔的影响,笔法上很少有原帖的方笔,线条上也不像张迁那样粗壮厚重古拙,而以粗细多变为主,这种“意临”,受到工具影响较大。不过,郭老以鸡毫书就的作品,也有一些欠缺,如线条行走过程中颤抖感过多,显程式化,易成为习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