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海协作连续18年省考核优秀

宁波如何念好“山海经”谱好“共富曲”

衢江蛟垄村村民筛选生姜作为消费扶贫礼包发往宁波 (史挺 冯瑄 摄)
衢江蛟垄村变身美丽乡村 (史挺 冯瑄 摄)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张爱国  贾伯川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2002年山海协作工程全面启动,到2020年迭代升级,宁波连续18年在山海协作省考核中获得优秀,走出了一条造血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宁波累计为舟山、丽水、衢州落实帮扶项目809项,援建资金25757.6万元。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浙江将第一步棋落在了山区26个县。奔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宁波如何不负光阴,念好“山海经”、谱好“共富曲”?

    

    输血造血并重,“飞”出互补双赢路

    

    

    “今年前6个月,我们牧场实现牛奶销售1104万元,接待游客6万余人,旅游收入59.3万元……”阮国宏是衢州市衢江区“荷鹭牧场”负责人。作为鄞衢山海协作的产业项目,“荷鹭牧场”已累计吸纳衢江当地就业人员120余名,其中70%的工作人员是附近的待业村民,周边50余户低收入农户每年增收逾5000元。

    产业兴,发展兴。产业合作是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重中之重。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宁波以产业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培育和资源要素配套为主线,全力打通宁波与丽水、衢州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统计显示,三年来,宁波共组织97批次1098名企业家赴丽水、衢州投资考察,组织开展产业项目洽谈和项目签约逾百次,达成一批战略和产业合作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涉及特色生态工业、特色种植养殖业、高效生态农业、文旅教育产业、产业基金等领域。

    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慈溪—常山万洋众创城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建成厂房面积5.16万平方米,吸引斯凯孚(中国)有限公司等92家企业落地;总部位于国家高新区的吉云教育科技集团,去年在丽水投资6亿元,打造浙江省山海协作最大的产教融合项目,新建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丽水技师学院于9月开始招生。

    为了推动产业合作,宁波把“产业飞地”作为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重点和突破点,发挥“山”“海”互济、资源互补优势,通过探索飞地合作模式,共谱向海借力、借船出海“协作曲”。

    利用宁波电商经济、智能制造的优势,丽水莲都区在江北区探索建立“飞地园区”,招引一批优秀企业进驻,为莲都区税收创造新的增长极。同时,江北区利用工业升级、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到莲都区进行项目投资和业务拓展,打造合作共赢新模式。

    镇海区澥浦镇经济开发区投资10008万元打造的“消薄飞地”产业园,去年实现固定收益1000.8万元,让龙游入股的111个建制村、11.1万人受益。鄞州经济开发区的3.5万平方米“消薄飞地”产业园,共安排衢江120个建制村入股,其中扶贫重点村75个。去年,该“消薄飞地”固定收益达600万元,让衢江13.5万人受益。截至目前,宁波已建成6个省命名的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向6个对口协作地区返利3327.1万元,让531个薄弱村、40万余人受益。

    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迈入新阶段,宁波一批“产业飞地”空间规划选址方案陆续出炉。目前,我市北仑—云和、鄞州—衢江、余姚—松阳、慈溪—常山等4块“产业飞地”规划选址已基本确定,且全部签订框架协议,力争今年全部开工建设。

    

    瞄准乡村振兴,“红绿经济”促蝶变

    

    

    “20亩‘红美人’柑橘,今年一半能量产,11月底开始采摘,预计每亩收益5万元以上。”在遂昌县北界镇桃溪红农旅融合精品示范园水果基地,负责人毕乐军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在他的标准化大棚里,象山“红美人”柑橘挂果累累,工人们正忙着疏果疏枝,“致富果”丰收在望。

    北界镇是遂昌的北大门,系浙西南地区典型的农业乡镇。2018年,在象山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该镇与象山达成山海协作援建项目意向,引进象山“红美人”柑橘在桃溪红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并打造试验基地。

    北界镇“红美人”长势喜人,三仁畲族自治乡坑口村更是山水人文风景独好,吸引众多城里客流连忘返。畲乡大舞台、垂钓基地、全花宴、精品民宿……好风景要变成好“钱景”,离不开好“卖相”。作为象山—遂昌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3年来,象山累计在坑口村投入援建资金300多万元,助推坑口村容村貌展新颜,乡村旅游大发展,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显著提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如果说北界镇、坑口村的乡愁是别样的甜蜜,那么衢江的蛟垄村、云和的长汀村则是如画的乡村美景。

    青瓦白墙的房屋、修旧如旧的祠堂、随处可见的水墨画、干净整洁的小花坛……在山海协作中,衢江区湖南镇蛟垄村迎来了绿色蝶变。作为鄞州与衢江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第二轮山海协作中,鄞州投入近600万元援建资金对蛟垄村进行全面改造,600余年的生姜种植历史被重新激活,与43户低收入农户结对,购销生姜、猕猴桃、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低收入农户每年人均收入从0.6万元提高至1.5万元。

    在丽水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3年来,北仑累计投入资金230万元打造乡村振兴特色示范村,相继完成沙滩木栈道修复项目、长汀沙滩提升工程、大源口古道项目、沙滩亮灯工程、音响工程等;云北公司投资500万元启动的长汀高端精品民宿项目,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450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0余万元。

    近年来,宁波在加快推进山海协作过程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建设样板,累计在丽水莲都区丽新乡马村等16个村,打造具有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样板村。

    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利用农业展会等多种营销手段做好产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推广“丽水山耕”“衢江山农”等品牌,帮助丽水、衢州销售农副产品1.65亿元。

    

    发力公共服务,品质生活“上台阶”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赋能。这几年,江北区与丽水莲都区在山海协作中,将目光投向青年人才,通过重点培养“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的农民大学生,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业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定期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

    为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智囊团,宁波江北·丽水莲都高新产业协同发展中心(科创飞地经济)正加速构建创业创新领头人队伍,集聚一批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的工程师队伍,以设备设施共建共享、科研成果共研共用、技术人才互联互通,持续合作推动两地产业创新发展。

    扶智更要扶志。近年来,宁波和丽水、衢州围绕教育卫生旅游等公共服务展开合作,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协作地区品质生活“上台阶”,促进两地群众共享区域协调发展成果。

    教育卫生深度“牵手”。截至目前,宁波94所优质学校主动对接丽水100所学校开展校际结对帮扶,其中与6所丽水义务段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宁波25位名校长、67位名师与丽水50位优秀校长、68位骨干教师进行导学结对。

    “通过互派教师挂职、教师培训、城乡同步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形式,使更多的山区乡村学校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连续3年利用暑期对丽水开展远程教师培训,丽水共有1.4万名教师集中参训。宁波6个重点医学学科与丽水4家医院开展结对,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与丽水、衢州三地旅游领域的合作更为广泛,包括成立宁波丽水景宁旅游联络处,组织开展“宁波万人游畲乡”旅游推广活动,牵头19个宁波旅行社组成景宁旅游(宁波)推广联盟,开通宁波—景宁旅游直通车等。截至今年4月,宁波仅向丽水景宁就输送客源6000余人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