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中,主办方组织学生开展城市文化研学活动。(林涵茜 摄) |
宁波日报记者 张昊 现代金报记者 章萍 “我的宁波,你从此处醒来,吞吐不止的港口是你眺望远方的第一架望远镜。”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河姆渡文化发祥地,是王阳明、黄宗羲等无数英才的故里,也是121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之地……我很幸运也很自豪,这座宝藏城市,是我的家乡!” …… 7月底,由市委宣传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圆满落幕。全市数百所学校的2000余名中小学生走出课堂,以不同的视角书写宁波魅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家乡情和自豪感,在活动中经历了一次爱国爱乡的教育洗礼。 历时4个月的活动,既是一场精彩的作文赛,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从媒体到研学,从笔尖到实践,引领广大宁波学子感悟宁波之美,让爱国爱乡的情怀在未成年人心中润物无声地牢牢扎根。 重新打量家乡:真是座宝藏城市! “尊敬的彭佳学书记:您好!我叫李晞泽,是咸祥中学高二学生。给您写信,是因为我在前不久参加了‘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生在宁波、长在宁波的李晞泽说,自以为看遍了这座城中的景致,一心向往未曾踏足的远方。“直到参加了这场活动才发现,其实我对这座城市并没有那么了解,甚至有些陌生!” 李晞泽和她的小伙伴,在参加活动的几个月中感知了怎样的宁波?一场征文活动,何以悄悄颠覆了宁波学子的家乡印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宁波建城1200年。3月,由市委宣传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拉开序幕。 慈溪市实验中学的程熙和同学第一次在海上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壮观,感受到“不一样的海事蓝色铁军”和“不一样的宁波”,被深深震撼了。她又跟着研学导师深度参观了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大学,对“宁波帮”的桑梓情怀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在时间的滤镜面前,我越发地喜欢家乡这些上了年岁的事物,那些经过时间雕琢留下的永远是无法言说的美好与幸福。” 在庆安会馆,学生们又交到一个上了年纪的“新朋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灰雕艺术。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英度告诉孩子们,灰雕因其主要材料为蛎灰,所以带有鲜明的沿海文化标识,常常装饰在祠堂、楼阁等砖瓦建筑上。他带来材料和工具,手把手教孩子制作。荷花、鲤鱼、兔子……一个个立体形象从手中诞生,大家感到无比的快乐。北仑区小浃江学校的王雨涵说:“我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灰雕艺术,因为它是智慧、劳动和工艺的结晶,是我们宁波这片土地上的艺术瑰宝!” 精心的组织策划,丰富的研学活动,图文直播等多种手段的宣传报道,让学生们收获满满。“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我们举办这次征文活动就是希望让莘莘学子感受家乡宁波的魅力,守护‘城市之魂’,传承历史文脉,让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涌动的自豪感:我们如此热爱宁波! 兴奋感、认同感、自豪感,在数百所学校学生热切的眼神中汇聚,在2000多篇真挚的文字中流淌。李晞泽在信中继续说:“我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家乡宁波的魅力,心中涌起一种爱国爱乡的自豪感。我和小伙伴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那就是这个活动让我们发现,在心底里自己竟如此热爱宁波。” 和李晞泽一样,很多学生在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阅读检索文献资料,走访历史文化遗迹,深度参与主办方的城市文化研学,“我们对宁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宁波历来是人文渊薮之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很幸运也很自豪,这座宝藏城市,是我的家乡!”在孩子们的笔下,由此流淌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 “或是橙黄的桂花,或是香糯的红枣,或是甜美的葡萄干,这是水塔糕的首饰。咬下去,桂花之香、红枣之糯、葡萄之甜就在口中停留,甚至吃完后几分钟,口中仍有余香。”这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俞坤越笔下的宁波滋味。 “春日,走进植物园是春花的灿烂繁盛;夏日,漫步沙滩是海浪的前赴后继;秋日,行车于东钱湖畔是秋雨的细腻朦胧;冬日,攀登于山径是四明山雾凇的晶莹制透……”这是东海实验学校杨洋描绘的宁波风景线。 “我的宁波,你从此处醒来,鸣笛不息的船只是你成长的凭靠,吞吐不止的港口是你眺望远方的第一架望远镜。你是海的女儿,港湾是你一切的摇篮与起点。”这是效实中学胡逸仙笔下的“宁波之眼”宁波舟山港。 2000多名全市学生踊跃参与,参与稿件精彩纷呈。经过初赛和决赛,俞坤越等255位学生的作品获奖。作为评委的青年作家午歌惊喜地评价道:“以纯真的少年之眼,关照地缘宁波的文明绚烂和乡味醇厚。孩子们文字活泼跳脱,视野开阔,充满着少年的意气风发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思政教育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这样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古城,青年一代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如何护卫宁波文化这一课题变得至关重要。”当活动走向尾声,李晞泽却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深知,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有所作为,它需要代代相传的力量,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应肩负起这份责任。” 从线上到线下,从媒体到研学,从笔尖到实践,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发现感悟宁波城市之美。历时四个月的征文活动,成为一场生动的跨界思政教育实践。而这堂特殊“思政大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千百作文中的酣畅淋漓,更在于活动结束之时学生眼中有光望远方的知行合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老师孙轶平认为,此次“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让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广大宁波学子通过近距离浸入式的体验,感知宁波传统文化之根,感受宁波山河湖海之美,感悟宁波红色精神之魂,感慨宁波城市发展之好,这是校内与校外、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作用。 “当代中国青少年是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强国一代’。‘强国一代’,首先就是信仰要强、价值观要强,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张新光认为,此次征文活动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精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典型,丰富拓展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思政教育变活了,育人效果更实了,学生们真真切切地增强爱国爱乡之情、建设家乡之志。 “作为青年学子,我愿意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书写更多精彩的‘我和宁波这座城’的故事,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光添彩。”这是李晞泽和小伙伴共同的心声。人们有理由期待,这堂特殊的“思政大课”所启发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指引,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扣好人生扣子,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和家乡的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