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公园景观湖成网红打卡地


鄞州公园景观湖一景。(朱军备 摄)

    

    

    

    记 者 朱军备 王博

    通讯员 邵天雨        

    

    荷花亭亭玉立,芦苇摇曳多姿;野鸭在悠闲嬉水,白鹭从湖面掠过;浅滩、深潭、跌水,树林、草地、“水下森林”……

    这是公园,也是湿地;是河流,也是湖泊,它是浙江省最大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是宁波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鄞州公园二期的“甬新西河”,东起宁南南路,西至滨江南路,跨越长度1785米;北起首南西路,南至日丽西路,跨越长度约280米,水域蜿蜒曲折,与青墩村支河、新林河、庙西河以及铜盆闸河等外河交汇,总体水域面积近15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以自然驳岸为主,兼有松木桩驳岸和硬质直立驳岸。

    整个公园总面积的36%为水域河网,有十多公里的岸线,除满足行洪、通航要求的主河道外,各类支流、景观小水面、浅滩、深潭、跌水等因地制宜而建,共同构成丰富多样的公园水网。

    鄞州公园内有超过350种的各类植物,营造出树林草地、丛林秘境、水上森林、浅滩湿地及灌木沼泽等不同形态的植物群落,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原有农田的生态肌理。

    为增加文化氛围,在南岸临水兴建了廊河文化馆,去年还投入约3500万元,新建了“虫坛怪杰”“蝶神”周尧昆虫博物馆,状如张开翅膀的白蝴蝶。

    “水下森林”是鄞州公园景观湖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运用“水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将污水治理与景观打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实,“水下森林”是“种”出来的。先排降水,平整河床,杀菌消毒,然后种下15万平方米的水生沉水植物,其中矮生耐寒苦草10万平方米、常绿刺苦草3万平方米以及马来眼子菜2万平方米;为提升水体景观,还种植了浮叶植物睡莲2万平方米,同时,做好水质生态调控及日常养护运维。

    漫步其间,白鹭、黑水鸡等各类水鸟安然栖息于此,水面下是清晰可见的大片水草,小鱼小虾在水草丛中穿梭自如,形成一片令人惊艳的“水下森林”,游人纷纷用手机摄下美景,传之网上。

    值得一提的是,敢为人先的鄞州人,在鄞州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率先采用生态性开发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既是一个保护性的生态湿地,同时又是一个可以收集、储蓄、下渗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集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整体呈下沉式盆地状,降落的雨水经过生态绿带的过滤汇入河道。从旱地乔灌草到生态河坎,再到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自然过渡,与生活在河道里的螺、虾、鱼等形成一个水生态群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

    为提升总体水质,实现“水清、景美”,去年起,鄞州区有关管理部门对鄞州公园景观湖实施工程整治、生态修复等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治理。通过沉水植物种植、增氧曝气、菌种投放等,让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睡莲盛开,“水下森林”茂盛。

    清晨和傍晚,人们在湖边绿道上散步、健身、观景,呼吸新鲜空气;华灯初上,湖中灯光璀璨,水与光相映生辉,呈现出如梦如幻的仙境。俯瞰鄞州公园景观湖,如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绿宝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