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 宁波人有句口头禅“小落回”,大意是形容一种小惬意、小舒适的生活状态。其实这个词并非源自宁波方言,而是一种曲艺行话,准确地说,是苏州评弹的一个术语。评弹演出,中场休息,谓之“小落回”,这时观众稍作休憩,用些茶点,十分的惬意。若到“大落回”,就意味着演出结束,散场回家——显然,宁波这座城市与苏州评弹是有交集的。 苏州与宁波虽分属苏浙两省,在方言区域划分上却同属吴语区,两地方言语调差异虽大,互相交流却没有明显障碍。以苏州方言为表演基础的苏州评弹,即广泛流行于苏浙沪的吴语方言区,而宁波可说是苏州评弹所能抵达的最南码头。评弹发源于苏州、发祥于上海,宁波本地人接受苏州评弹,很大程度上缘于在上海滩的宁波帮中爱好苏州评弹的人士将这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带回了家乡,弦索叮咚之声,绵延甬城。迄今,宁波城隍庙附近仍有一家民乐剧场,长期演出苏州评弹。宁波还有硕果仅存的一个苏州评弹票友组织,那就是宁波评弹联谊会。“一弦一柱思华年”,蓦然回首,宁波评弹联谊会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 我并非评弹票友,只是业余爱好昆曲,因在宁波参与昆曲活动,偶然间认识了宁波评弹联谊会现任会长郑涛,由此结缘。评弹、昆曲以及京剧虽属不同艺术形式,但表演上颇多共通之处。郑涛大哥即是一位三者都爱的雅士,同时也是一位古道热肠的老阿哥。他穷数年之功,将宁波评弹联谊会三十载的业绩编印成册。我有幸得郑大哥亲自送来新印制的《明珠璀璨甬江畔:宁波评弹联谊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专辑》,一睹为快。 专辑体例完备,分“序言、贺辞、庆典、人物、沿革、历程、荣誉、跋文”八个篇章,起承转合,有机统一。书中还配印了大量新老照片、文史档案,与有关文字相得益彰。市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琵琶艺术家傅丹女史还亲为作序,题为《宁波评弹艺术的拓荒者》。至于郑涛会长,以其流畅的文笔,承担了专辑中绝大部分的写作内容,详略得当地回顾了联谊会成立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 按专辑的记述,1989年在时任宁波红宝书场经理张先华同志的牵头推动下,于红宝书场内发起“评弹沙龙”,决定在每周日上午定期开展票友学习交流活动(此活动形式延续至今),为宁波评弹联谊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90年,经张先华、曹岳祥、程浦先等骨干人员提议,拟成立业余评弹联谊会,并以红宝书场的名义向市文化局提交成立协会的申请。后经批准,正式成立“宁波市红宝业余评弹联谊会”,此即宁波评弹联谊会的前身。 由此算来,1989年、1990年都可视为联谊会成立的肇始。也正因此,联谊会才选择在2019年10月25日隆重举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宁波评弹联谊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活动。庆典在宁波市工人文化宫的五一剧场举行,活动不仅邀请到了江苏省曲协副主席、苏州市曲协主席、中国评弹博物馆副馆长袁小良先生,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评弹团团长颜丽花女士,宁波市曲协主席沈姿颖女士,著名评弹演员周映红、毛新琳、周慧等到场祝贺并登台献艺,省内外多个文艺家协会、团体及社会贤达也纷纷发来贺信贺词。 与共襄盛举的大场面相比,我个人更怀念从前去位于京华苑小区的联谊会活动室听会员们弹唱演练的周末闲暇时光。会员们大多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却精神矍铄、痴心不改。目前仍健在的老会员我基本上见过,各行各业,人才济济。要知道,三十年前联谊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还年富力强、事业有成呢。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殊为不易,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一个业余文艺社团,从无到有,生生不息,坚守三十年而不散,此一份民间文化力量,足以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