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从卓 梅立 高则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市,为宁波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宁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1、全面升级通信网络,能级全国前列。政务外网不断完善,骨干网带宽达30G,实现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持续升级,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1000Mbps、500Mbps。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扩容,互联网城域出口宽带达9000Gbps。5G网络建设提质加速,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1799个,入选中国移动全国十大5G网络优秀城市。物联网覆盖和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城区基本完成NB-IoT网络覆盖,初步建成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支持200万接入并发能力。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数达到50余万路,整合视频监控数量位列浙江省第一。 2、积极部署新技术设施,发展势头良好。大数据领域,数据资源体系逐步完善,已累计编入全市公共数据目录资源数13721个,累计归集数据94.8亿条,批量共享数据251类7.1亿条,开放数据项10869项。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形成“三横五纵”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引进共建了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区块链领域,我市是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节点城市,上线了首个全国性公证联盟运营链,建立区块链赋能中心。 3、有序建设算力设施,能力不断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已上线运营,入驻政务云单位153个,入驻系统389个。数据中心平台加快建设,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等相继落户建成,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吉利数据中心等特色产业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航运大数据中心等公共大数据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行业云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中小企业云、物联网家电云、纺织服装云等企业云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果。 4、全面发展融合设施,特色优势明显。制造业、交通运输、港航物流、能源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应用,发布了supOS系统,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交通运输领域,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心城区已实现100%信号调控联网。港口物流领域,构建了适应“千万级”集装箱码头智慧化运行的生产作业系统,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远控龙门吊规模化投用的港口。 宁波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虽已有较好基础,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相对滞后,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亟须加快谋划和启动建设,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布局起步阶段。5G、大数据中心等落地实施存在困难,土地供给、用能保障、公共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存在明显制约。支撑技术和产业相对薄弱,量子科技、数字孪生等领域的新技术储备不足,数字基建支撑产业规模偏小。建设氛围和环境有待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机制模式有待完善。 二、加快宁波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 1、系统谋划,全面发展。紧跟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框架,从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布局设计,构建智能泛在、高效绿色、超前领先、数字赋能、开放活跃的“网络+算力+技术+融合+产业”等维度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2、超前布局,争先创优。紧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坚持超前性、前瞻性原则,加快布局数字孪生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相关前瞻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全市争先创优目标,强化对标对表,进一步巩固我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等传统优势,谋划补齐区块链、量子科技、智能超算等短板领域,确保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挥宁波舟山港、智能制造、物流贸易、海洋、智慧城市等区位、产业特色优势,建议加快推进港口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海洋数字基础设施、船联网等富有宁波特色的内容建设,打造标志性成果。 4、创新模式,提高效率。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创新投融资运营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联合的投入机制,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PPP等多元合作方式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鼓励企业按照实际需求,挖掘、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 5、强化保障,优化环境。强化对数字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保障,加快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预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出水平。统筹用能指标,强化对数字基础设施项目的能耗保障,向重大数据中心等建设项目适当倾斜。开放公共区域支持5G网络建设,落实配建标准,共享铁塔和管道等站址资源,有效利用各类社会杆(塔)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