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1-10/20/A8/8055374_bw-zhangwei_1634612099939_b.jpg) |
严婉贞(右)在向老年居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陈朝霞 王江宁 摄) |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刘炎昊 王江宁 10月12日,在海曙区白云街道牡丹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阳便民服务活动中,大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热情爽朗地招呼老人们理发、量血压,宣传防诈骗知识,忙前忙后。 她就是75岁的社区老党员、公益“领头羊”严婉贞。从2003年至今,她投身社区公益服务18年,累计志愿服务超过1万小时,曾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浙江省党员“闪光言行之星”、宁波市志愿之星等。 2010年3月,在严婉贞的带领下,牡丹社区“快乐义工团”成立,从最初一个团队,到现在有33支队伍、800多名志愿者,从起先的小打小闹开展服务,到现在大家一起参与社区治理,牡丹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严婉贞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带着大伙组团做公益,发挥奉献精神,赋能公益服务打造美好家园,让公益服务从小爱走向大爱。 2013年5月,严婉贞从媒体上得知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和恒源祥联合行动,在宁波征集“爱心妈妈”为孤残儿童编织100件爱心毛衣,便萌发了带领志愿者一起奉献爱心的想法。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她以“快乐义工团”的名义,发动社区100名爱心妈妈,有下岗女工也有80岁老人,编织出123件毛衣。在此基础上,牡丹社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恒爱公益编织站”,得到中央财政35万元资助,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全国先河,创立“为下岗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和“为残疾儿童提供爱心毛衣”的恒爱公益新模式,并注册了“恒爱”编织品牌,让爱心走出宁波、走向全国,甚至为8位来华学习的俄罗斯孤儿编织毛衣,为此,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专门写来感谢信。 严婉贞居住的小区是一个无物业开放式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有550多户,1000多人口,小区基础设施差、租户多、流动人口多,社区管理成为难题。2014年3月,在社区开放空间会议上,严婉贞提议自己的小区自己管,成立了“OK管家部”,免费管理小区。“我们组建成立治安巡逻队,增加防盗设施,在有关部门和居委会的支持下,筹集项目经费,进行墙绘、美化环境,路平了、灯亮了、环境整洁了,还建立日常小区管理机制,让管家议事成为常态,群众的心也安定了。”严婉贞说。 去年,志愿者团队在社区33支服务团队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围绕社区网格六块片区及“邻里互助、民情速递、管家议事、红色背包、治安巡逻、文明督导”等六方面服务内容,成立“66志愿者团”,融洽各方关系、提高居民民主自治能力、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区力量、拓展社区服务,成为社区“公益+自治”的中坚力量。 在服务本社区的同时,严婉贞还将公益服务延伸到山区。2017年6月,牡丹社区和海曙山区9个村社结对,成立区域性“红色背包联盟”,志愿者成为“红色背包客”,上高山、入农户,至今开展30余次“送学习、送服务、送关爱、送文艺、送微心愿、送便民服务”等活动。他们捐赠3000余册书籍,在横街镇半山村成立了山村第一个红色公益书房,还为村里的老人送去200余盏小夜灯、绒线帽等暖心物资。 对自己18年如一日坚持公益服务,严婉贞说:“为民服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虽然年龄增长,但是公益之心、志愿之心永在,我一定会继续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远做一个快乐义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