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滨正 “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传承好深深烙印在浙江人身上的文化基因,做好浙东学派、永嘉学派、金华学派等的新时代传承”“各地都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独特文化金名片,展示浙江文化的魅力”……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富矿、促进新时代文化繁荣指明了方向。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的城市。去年考古发现的井头山遗址证实,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经在此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因战乱和自然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址几经迁徙,名称也经历了“鄞”“鄮”“句章”“明州”等多次更迭。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迁州治于三江口,为一千多年后港城宁波的兴盛与繁华作了重要铺排。 历史不应忘却。在跨越千年的城市发展中,一代代先人的图腾,已定格在历史深处,筑就了宁波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追其根、溯其源,深挖宁波历史文化的富矿,可以以此为契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传承文明,讲好宁波故事、展示好宁波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总结城市发展之得失,为我们向着新的百年目标奋进,凝聚、积蓄更多共识和力量。 城因人兴,人因城聚,城脉即人脉。深挖宁波历史文化的富矿,追寻定格在城市历史深处的记忆,一个个知名的历史人物是重要线索。比如,宁波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楼、史、丰、郑、屠、袁、马等世家大族,曾从政、主政宁波的韩察、王安石、曾巩、吴潜,明清时期的王阳明、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名人大家,以及近代的作家柔石、殷夫、唐弢和书法家沙孟海、国画大师潘天寿等,都是宁波历史文化富矿中的“珍品”。他们的身后,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可以择其精要和精华,深度挖掘。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根脉,城脉即文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宁波文化的兴盛。从“淳熙四先生”开创四明学派,到“阳明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开创“姚江学派”,再到明末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创“浙东学派”,宁波的文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传承作出巨大贡献。深挖这些文脉,研究、梳理它们之间的肌理和关系,定能起到“追根溯源、开枝散叶、达古通今”之效。 宁波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延续千年的治水史,城脉即水脉。宁波域内河汊纵横的地理环境,使得古代城镇营建和发展,始终无法回避“水”这一决定性要素。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借“海定则波宁”之意,确立了“宁波”之称,迄今六百余年未有改变。明成化《宁波郡志》凝练地概括了三江口时代宁波的地理骨架:滨海、枕山、臂江。宁波“以水得名”,名副其实。建城1200年间,历代宁波人兴水之利、除水之患,与水相依、城水共荣,舟楫往来、通江达海。宁波不少的历史遗存,如它山堰、水则碑、大西坝等,皆与水的治理和利用相关。从水系、水脉入手,亦能让宁波这座“拥江、揽湖、滨海”之城的形象丰润起来。 宁波是座开放城市,自古重商、亲商、兴商,城脉亦是商脉。孙中山曾评价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明代中晚期,宁波商帮兴起,以经营钱庄与中药材等见长。清代中晚期,宁波商人登陆上海,成为重要的商业和社会力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也亭、镇海方氏家族、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等。二战以后,宁波商帮转战香港、北美等地,此时的代表人物有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应昌期、张忠谋、赵安中等。从历史上看,商帮文化是宁波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商入手,深化研究、挖掘和展示,必能连珠成串,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宁波建城1200年的历史富矿中,可供深挖的矿脉和题材可谓无穷无尽。值此“两个百年”之际,厚植宁波文化的根脉,打通古今文明的经脉,传承宁波精神的命脉,以此赋能城市未来,定会给宁波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厚度、高度和辨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