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际/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陈依元

    

    退休之后,笔者喜游历,尤对文物及文化遗产感兴趣。由宁波而至全国各地,走的地方多了,发现星罗棋布的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中,“鲜活”的与“沉睡”或“建设性破坏”的皆有,不免心生感慨。

    近日,随江北区作协去保国寺、慈城采风,发现定位为古建博物馆的保国寺有多个老少皆宜的展览;不久前,还参观了莲桥第街区的屠呦呦故居与孙传哲邮票博物馆……这些展览让相关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了起来,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之下,河姆渡、田螺山等史前遗址博物馆则因“曲高和寡”,观者寥寥,令人唏嘘。

    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刻录了悠久的华夏文明史,构成了民族文化自信的载体与基石。“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可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让更多人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内,可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发挥“以文化人”、提升全民人文素质的教化功能。

    增强文化自信,文物本体的保护至关重要。应创造多样化传播途径与展示载体,让文物“智”起来、“动”起来、“转”起来。“智”起来,就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利用,建设智能化博物馆。这方面先行者不少,比如,敦煌莫高窟推进数字化工程,游客坐在大厅可观著名洞窟;天一阁古籍实现数字化,海内外华人可上网查家谱;在保国寺可以借助AR设备,感知大殿结构及地面年代。“动”起来,就是通过多样化展览、讲坛讲述“文物故事”。让人们在这些展览中,从不同角度感受无与伦比的人文之光、刚柔相济的科学节点、古人绿色建筑环保理念。“转”起来,就是让文物按“国保”有关规定,走出库房去各地巡展,更多地上影视、上公众传播平台,进各级学校课本,扩大对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传播面。

    深入挖掘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加强对其价值的阐释、传播及利用。不仅让其在表象、实体层面活起来,还应让它在价值层面活起来,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在引导人们欣赏器物美的同时,领略它所蕴含的时代、历史、文化、审美、科技等价值,熏陶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强化文化自信。

    文物活起来,还体现在其经济价值的“活化”。我们不必讳言文物应有的经济效益,要让文物在带来更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可利用文创产品、影视剧、舞台艺术、动漫游戏等创造经济效益。比如,故宫博物院倾力IP产业发展,2017年其文创产品就达到15亿元。文创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反哺文物的保护开发。近年来,天一阁也陆续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但总体上说,与行业领头羊差距较大,大有潜力可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