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乾清宫皇极殿前的天灯。 |
|
▼天灯作为文保建筑继续守候着半浦渡口。 |
|
▲象山渔山岛灯塔。 |
|
◀宁波甬江大道冰厂跟旁的航标塔。 |
桑金伟 文/摄 写本文之由头是慈溪市有两个带“天灯”的地名。1986年版的《慈溪县地名志》载:“天灯舍村,天灯舍村民委员会驻地……早年系海滩荒地,为方便靠海渔民,有一老人在息舍上悬了一盏潮灯,为渔民晚间靠岸指引方向,因灯基有三丈高,群众称天灯。后聚居成村,名天灯舍。”“天灯村……天灯村民委员会驻地。60年前群众自筹资金,每晚在此高挂一灯笼为海船航行和渔船靠岸指示方向,故名天灯。”现今,前者属周巷镇,后者属庵东镇。 天灯大致可分两类:前一类是民间年节里在高处悬挂灯盏之俗称,此灯彻夜通明,谓之“天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在《甲午临安除岁》诗中写道:“邻墙儿女亦无睡,岁火天灯喧五更。”后一类是为指路引导照明而高悬的灯。 显然,前者是礼节性的,为求吉祥。此类之代表当是北京故宫的天灯(万寿灯)。按《国朝宫史》记载,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安设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竖天灯是清代后期皇宫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由于西方列强入侵,道光二十年(1840年)皇帝下谕停竖天灯。之后,乾清宫皇极殿丹陛下仅留灯座遗存。179年后的2019年初,这天灯复原品再度竖立,以作展出。同年4月,在乾清宫前进行公益拍卖,该复原品拍出1060万元高价。其实,竖天灯习俗如同过年挂灯笼,只不过它挂得更高些。现在不少人把孔明灯也称为“天灯”(亦称许愿灯)。 我要重点介绍的是指路引导照明的天灯,它是功能性的。旧时有一种组织叫“天灯会”,因为竖立天灯尤其是很高的天灯需要资金和人马,天灯会就是负责此事的。 《慈溪碑碣墓志汇编·清代民国卷》中有慈溪县郑山庙天灯会告示碑碑文,稍摘几句如下:“……窃职等前因议立夹田桥天灯,置产经案,并声明随时劝募添竖郑山庙、姜管岭、横山头等处,蒙给示谕,刊石在案。兹续劝枫湾人朱百龄输洋100元,并由会友公垫凑集,添竖郑山庙天灯,以利往来行人。又置得治西马路湾羽字671、655二号民田3亩2分5厘零,粮列郑山庙天灯会户完纳,田归原佃户布种,每年租谷解交郑山庙管庙人收食,以作常年完粮、点灯工油之资……尔等须知,设立天灯,最为便民善举……” 经查阅,夹田桥、郑山庙、姜管岭均在宁波江北区慈城镇,横山头在江北区洪塘街道。该碑立于慈城朱贵祠前郑山庙凉亭内。 在今慈溪市境内,天灯肯定也不止文首说的两处。慈溪观海卫地方文史研究者余麟年和青年作者沈旭娜合写的《慧灯千秋利万家》中说:观海卫镇东南侧有两小山,上泽山和下泽山。古代此地还处海滨时,两小山间有道陡门关,俗称“鬼门关”,它威胁着航行安全。据传,有位高僧途经此地时遇狂涛而弃船登岸,于是萌发在此建庵竖灯之念头。这高僧起誓发愿后,便在上泽山上搭茅舍三间、立天灯一杆。从此每当夜幕降临时,山上总有一盏不灭的明灯。 在路灯早已普及的今天,要找到这类天灯的遗存已经十分困难。幸好慈城镇半浦村的天灯至今尚存,它竖在姚江边的半浦渡口。天灯全石,材质似为宁波青石,高约3米,柱顶置飞檐石龛,龛内可置灯。可惜石龛1柱已断缺。 据载,半浦渡旧为义渡,是道光年间郑芬、郑一夔兄弟的善举之一。咸丰元年(1851年),郑显煜、郑显泰继承父辈遗愿,为义渡发起捐资后,重修渡亭,设置天灯,增添渡船,为船夫建屋,使义渡一直运转到1949年。后来改为商渡,龛内装了电灯。今此地还留有刚修整好的渡亭,渡船独艘仍运行,龛内电灯已除。天灯作为文保建筑继续守候着渡口,这让我在深感难得之余又觉得欣慰。 大凡这类天灯,多为夜行者而设,宁波人称夜行为“走夜路”。说实在的,走夜路的人都有胆怯的时候,我就有过走夜路胆怯的体验。记得第一次是1968年从象山一小山村返丹城的夜路上,17岁的我血气方刚,在无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说走也就走了。走着走着,越走越黑,心里也越发害怕,哪怕是一片簌簌响的落叶也让我心惊肉跳。前方是什么,还有多少路?心里无底。陌生加剧了恐怖感。弯过山角后,突然发现远处有一方小亮框,黄澄澄的特别温馨,它预示着前方已有人气。顿时,我的气也舒了,迈腿的劲儿也足了,甚至一时激动得流泪。平时习焉不察的一丝灯光,竟然会给走夜路的我带来如此大的慰藉! 迷上摄影后,我经常去外地追求太阳落山前后的光影效果,像酒徒“贪杯”一样,舍不得放下相机。返回住所时往往得走夜路,此时每每生出紧张感,但只要遇上灯火就会释然。 随着时代变迁,天灯要么被拆除,要么升级成航标灯(灯塔)。宁波是航标灯之乡,过去能见到很多的航标灯。现今,甬江大道边冰厂跟旁有座航标塔已保留为景观;慈溪市五洞闸海边有海黄山航标灯,目前似已废弃;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中途观景平台上新建了航标塔;最著名的象山渔山岛灯塔,是迄今仍在使用的公海灯塔。 无论天灯还是灯塔,都能给人带来慰藉。慈溪人常将无月光之黑夜称作“暗星夜”,我能够深刻体会在“暗星夜”张望天灯、灯塔的赶路人和航行者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