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看推理的,却看到了人心

——电影《扬名立万》观后


《扬名立万》电影海报

    冷 枫

    

    说实话,在观看电影《扬名立万》的前三十分钟里,我的眉头是紧皱的,内心是后悔的。我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坐在黑黢黢的影院中,看这样一部俗气、俗套的影片。电影讲的不过是一群功利主义者聚集起来,为了“扬名立万”,蹭社会热点,瞎编造剧本。然而据说该片是小成本制作电影中的一匹“黑马”,票房和口碑都不错。于是我只能劝自己不要妄下定论,且耐着性子看下去。

    故事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一座豪华而神秘的别墅中。制片人陆子野召集了一堆“影视界成功人士”,其中包括烂片导演、转行编剧、昔日戏霸、过气女星等等,准备以社会焦点“三老谋杀案”为素材,拍摄一部影片,以摆脱他们实际上各自陷入的窘境。然而就在众人围桌讨论之时,制片人又告诉他们:案件凶手也来到了此间,而且这座他倾尽财力购下的别墅,正是“三老谋杀案”的案发现场……

    很多观众说,影片越往下看,越觉得感动。我想这份感动主要来自片中一干人等的内心转折。他们中没有纯粹的好人,也不存在大奸大恶之徒,不过是些戴着“成功人士”虚假冠冕的失意人。所以他们亟须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来让自己实现人生逆袭。当然,观众也不难看出,这些人在编排剧情时,眼中闪烁的是充满欲望的眸光。然而,随着案情那触目惊心的真相浮现,原本虚弱、胆小、争名夺利的他们开始同情起遭受欺凌的弱者,向往起不公人间的正义,从而放弃“初衷”,从一心要“扬名立万”,转向了一定得要“无愧我心”。“名”和“利”固然是世俗价值评判体系中最具诱惑力的内容,但他们最终选择:甘冒生命危险,如实拍摄这部揭露权贵阶层肮脏黑幕的电影,因为这些人“良知”尚存——“良知”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东西,却是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的底线。守住底线,有时候远比追求崇高更值得钦佩。

    《扬名立万》应该算是一部不错的商业影片。首先它采用了“剧本杀”的叙事模式,让不同人物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出发去剖析案件。就连凶手的供述,也因其主观特征而真假难辨。其次,由于凶手的到来和别墅“案发现场”的定性,解谜人瞬间成了谜中人,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相当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再次,该片伏笔埋设功夫上佳。不论是前面“夜莺”的巨幅画像,还是凶手时常现出的诡异表情,都达到了“开始时令人不知所云,到最后叫你恍然大悟”的效果。片中台词也颇为独特。客观而论,它们并非人物情感自然流露的语言,而完全是编剧为了让观众产生某种共鸣的手段。比如制片人说的“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投资很正常”;女演员叹息“她不过是喜欢唱歌演戏,有什么错”;老戏霸夸奖导演“你那卑鄙无耻的外表下,竟然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诸如此类不够高级、不够典雅的台词比比皆是,共同以戏谑的口吻道出了世态,说出了炎凉,烘托出了片中小人物们幽微人性中烁烁的光亮。

    作为悬疑片,《扬名立万》也有它不落窠臼的地方:案子一出来,就公开了被害人和凶手的身份,但始终没有透露真实的作案动机,这便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而在看完全片后,大家更会惊讶:原来里面根本就没有预先猜测的所谓宏大叙事,深刻主旨,内核居然只是“骑士保护公主”的母题——此种单纯的母题为何反而能吸引观众!原因也简单,它历史悠久,深入人心。

    那么《扬名立万》是一部影视佳作吗?我以为也谈不上。片子瑕疵甚多:就人物而言,不够生动自然,几乎个个符号化。除了凶手和男主,其他角色完全可以删减或合并。就推理而言,逻辑线破绽百出:既然这位制片人有财力通过贿赂,将凶手从死囚牢里提出来,难道还需要通过拍摄一部低成本电影来东山再起吗;男主角在满是鲜血的通风管里一顿辗转爬行,回到房间后,身上竟无半点血迹;还有那个在战场上戎马半生的军人,接受战友临终托孤后,会由着女孩的性子,让她去做上海滩的歌女?而且他即便再身手不凡,也不可能仅凭一人一刀,干掉三位顶级大佬和所有保镖——大佬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都这么淡薄吗?没功夫不说,连防身武器也不带?

    我想,如果换在以前,我是不大会喜欢这样一部起码是不够严谨的悬疑题材喜剧的。但经过了这两年的疫情,看过了种种突发的人间苦难和严重的心灵颓丧后,我发现此类影片有一种明心见性的抚慰力量,还展现了如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在面对劫难、苦痛时的勇敢、顽强、乐观及协作精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