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新

    

    

    

    

    近些年,赵晓静爱上了绘画,闲暇时间涂涂抹抹,小日子过得充盈而滋润。她爱上绘画,可能来自骨子里的一种渴望吧。上幼儿园时,她就表现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对着连环画,能把人物的肖像画得惟妙惟肖。很自然,她以宁海文化分和专业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宁波美术院校。毕业后,被宁波一家著名广告公司聘用,次年,公司老总鼓动她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国广告节”大赛,无心插柳,她的平面设计《小灵通系列广告》竟然捧回一个铜奖。在她20岁那年,宁海电视台征集台标,她的设计作品进入前三名,虽然没被录用,但也得到了一次历练的机会。

    赵晓静爱上绘画,更多恐怕是打发日子罢了。出乎意料,她竟然在省级美术大展中频频入展,自2019年10月她的作品《Alex的世界》入选“视觉强度”浙江省第三届综合艺术双年展开始,她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在省展中入展:《盛夏》入选“乡村振兴 美丽路桥”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迎霜》入展第九届浙江花鸟画展;《春风无痕》入选“乡村振兴·童话云和”浙江省美术作品展;《秋色》入选“水滴石穿”浙江省第四届综合艺术双年展。今年10月又传捷报,她的中国画作品《翠暮人家》获浙江省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两年时间,连续六次入展、获奖,这恐怕不仅是轻松的涂涂抹抹,其间必定付出了许多艰辛。

    一件优秀作品,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法,重要的还须讲究调子和格局。技法,通常经过勤奋苦练便能达到,然而,调子和格局是需要时日慢慢“养”出来的。赵晓静在绘画上的进步,恐怕与她在文联工作不无关系。平日接触的多为各个艺术门类的行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时间一久,艺术修为自然得以增进。

    获奖作品《翠暮人家》,构图简洁明快,脱俗清雅,棕榈,作为主体占据画面大部分的位置,树木、农宿、杂草作为陪体,远近参差地点缀画面。淡墨是主色调,作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水和墨的层层晕染,墨色一层层渗透进宣纸,形成质感强烈的效果。这种把当代新水墨意识注入传统的中国画绘画形式,视觉上,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固有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厅里,《翠暮人家》远看似工笔画,近看又有水墨写意之趣,在整个花鸟画中可谓独树一帜。说实话,她的作品打破了我以往对中国画的认知。我对赵晓静说,你的作品挂在这里显得很另类呀。她解释说,对于水墨这种大的文化综合体的解读和提炼,必然要与个体当下的生活经验、价值取向和信息交流相融合。所以,对水墨系统固有的认知框架予以解构,做出全新的诠释,并形成自己的面貌和特征,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

    赵晓静目前是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她还年轻,有着长长的可期待的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