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玉 故乡北仑新碶滨海,因而多塘、碶;故乡又临河,故又多埠头。鱼摊、店铺、作坊就因塘、碶、埠头而逐步形成。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有了东街、中街与西街三条街。三条街连在一起虽不足千米,林林总总的店铺却不少。店铺的名字有以店主名字命名的,有以姓加“记”的,如“林兴记理发店”“邬记南货店”“朱庆记棉布店”等。带“源”字的店甚多,诸如“郑源昌水作店”“邱源盛竹器店”“邬恒源涂货店”等。还有很多带“泰”字的店名,如“宝泰祥南货店”“贺荣泰镴器店”“邱振泰日杂店”等。药店则称“堂”,“怀德堂”“慎德堂”“广仁堂”。出售鱼、木材的店铺称“行”,如“正大鱼行”“新丰鱼行”“建康木行”“永大昌木行”等。 有的店铺名称很时新独特,如“光荣楼饭店”“奇香和南货店”“新启裕南货店”“时代布店”等。今天,让我们打开“光荣楼饭店”记忆的大门,去欣赏老街的饮食风情。 “光荣楼”饭店开办于民国年间,系夫妻老婆店。店主为新碶小山村人,姓史,名菊生。在宁波同行楼当学徒时,手脚勤快,眼头活络,学来许多切配菜肴秘诀。满师时掌握了不少烹饪技巧,曾在“江亚轮”上当过伙夫。他看到家乡三条街上店铺不少,独缺像样的饭店,就决定回乡开一爿。 新碶东街农历“二、七”为市日,西街“五、十”为市日,都是早晨开市,午后散市。客人们起早摸黑的,就有进餐吃点心的需求。史师傅选择东街东首一家近碶又傍河的二层楼为店铺:店铺东可招揽从肃洪桥而来的下洋、高桥、小山、隆顺等地顾客;南面从泰河或太河桥而来之客,从埠头上岸或从桥上下来,一抬头就见饭店;西面的东碶、新碶,渔船络绎不绝,赶集的客人也多;北面则有许多从舟山大驳船上来的运货客。 给饭店起个什么名号?史师傅着实动了不少脑筋。这里是滨海渔乡,就起个“光荣楼”吧,寓意光宗耀祖。亲朋好友一致认为这店名有意思,叫得响! 经营什么价位的生意好?这得考虑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与饮食习惯。除了节头节面的喜庆生意外,主要做大众点心、乡方菜,并且是价廉物美的时鲜货。赶集的小商贩、脚夫起五更,上磨肩胛,下磨脚底,十分辛苦,能吃上一碗青菜年糕汤或者一碗葱花阳春面,就十分乐胃。豆浆加淡包也非常受欢迎。本地人喜食白斩鸡肉、鹅肉、猪肉。猪头肉较里脊肉、五花肉便宜,猪耳朵、猪舌头、猪脑髓,各有各味。将猪头肉煮熟,切得薄薄的,排列有序,名为“利市肉”;猪耳朵切成条,半透明,很诱人,美其名曰“顺风耳”;那猪舌头,是猪头中最高级别的部位,它就该有赚头,就赐名“赚头”。这迎合了平民百姓讨吉利的习俗。 当地蔬菜四季不断,河里、池塘里、田里的河鱼、蛳螺、泥鳅、黄鳝又多,泥涂里泥螺、梅蛤、香蛳螺花色全,还有梅鱼、带鱼、墨鱼等海鲜。按照季节不断推陈出新,“光荣楼”很快有了名气,顾客盈门。夫妻俩忙不过来,就请帮工。点心品种更为丰富了,大饼、油条、方糕、水塔糕、淡包、油包、灰汁团都有。 “光荣楼”里啥菜最好吃?许多上了年纪的老街人说,“炒鳝丝!”史师傅擅长炒鳝丝,色、香俱佳,端上桌时,上面的油还嗞嗞作响。夹一筷入口,鳝丝滑嫩,鲜香入味。这道菜被叫作“猛虎下山”。 熏鱼,是“光荣楼”的另一道特色菜。史师傅借鉴杭州“楼外楼”经验:备三口水缸养乌鳢鱼。按买来时间的先后分养几天,令其吐出泥腥,再活杀,晾干,油锅中炸两次。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准备调料:料酒、白砂糖、五香粉、香醋、酱油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5分钟左右,盛起,待凉备用。将炸好的鱼片趁热放入调料碗中吸味,一刻钟左右,将熏鱼装盘,那鱼片没一点河鱼腥味,香喷喷,酸甜可口。 史师傅身兼数职,买菜、掌勺、老板;老婆则是洗菜工、营业员兼会计。“光荣楼”的待客之道深得人心,不论是着长衫的先生,还是穿粗布短衫的苦力,抑或穿草鞋的、赤脚的泥腿子都可登堂入室,均笑脸相迎。带着“饭包”的远路客照样可以就座,店里送上热水让其泡饭,或代为蒸一下,加买一味热菜。饭店经营也灵活,没有现钞的话,可赊账,或以物当饭钱——渔民以鱼,樵夫以柴。“光荣楼”因此声名远播。 1951年春,“光荣楼”史师傅领取了营业执照;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光荣楼”成为合作商业一分子。1958年过渡到供销部,1961年10月“光荣楼”改名新碶饮食合作商店。史师傅退休后,这家饮食商店的历任负责人继往开来,既保持原“光荣楼”的办店传统,又开创了不少新业务。其中王金柱师傅挎着“大蔬篮”买菜的形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困难”时期,饮食商店的豆制品受到热捧,门前篮子排成长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