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自古出名医

余姚马渚镇沿山村的滑寿像

陈藏器,鄞县人,清代全祖望称其为“四明医学之初祖”

    

    

    

    常敏毅 

    

    ■“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才良士,开始了“开元之治”。

    在长安京畿地区的三原,有一位刚刚被任命的县尉——陈藏器。这位操着江南口音的县尉,来自东海之滨的浙江鄞县。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应召到三原,做了主管军事的县尉。

    陈藏器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还攻读本草学和医学。研读了《神农本草经》后,他深感书中列举的365种药物,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决心进行民间调查,撰写一部新时代的本草大全。

    他翻山越岭,观察野生动植物药材;到穷乡僻壤,采访有效的验方;秉烛翻书,订正古人之差误。后来,陈藏器回到江南,增补了很多的南药、海药、大大丰富了本草的内容。

    他记载的绝大部分药物,都为后来宋朝颁布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所应用。明代的李时珍对陈藏器崇拜不已,不但整段抄录了他的文草,而且在《本草纲目》中赞道:“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尽管陈藏器写的这本《本草拾遗》的10卷巨著早已散佚,但他文中的内容,大多被其他医药典籍引用而保存了下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陈藏器的医术也极为高明。如一人患气瘿,很多医生认为是气结,开顺气药吃了许久也不见好。陈藏器却用昆布(海带)研粉,炼蜜为丸,病人吃了不到一个月,气瘿便不见了。现代科学证明,昆布中富含碘,故可治此病。

    本来很普通的东西,在陈藏器手里成了灵丹妙药。如他用海螺治目病,以菠菜解醉酒等,令人叹为观止。

    ■日华子是宁波人,考之有据

    2001年开春,从日本来了一位年轻女性,她是日本东洋医学史协会的研究员。她找到笔者,目的只有一个:历史上对中国和日本的药学起到重要发展作用的日华子,究竟是不是四明(宁波)人?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考研一个历史人物,实在令人感动。

    日华子,由于著有《日华子诸家本草》而名扬海内外,对我国及日本、韩国等东方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这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著作早佚(幸在诸家本草中保存了很多资料),连他是何处人氏,也说法不一。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曰:“日华子,北齐雁门人。”《证类本草》则曰:“日华子,国初开宝四明人。”

    北齐(550年~577年)雁门,即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一带,属内陆的丘陵地区。北宋初开宝(968年~975年)的四明,即今宁波地区,因西南有著名的四明山脉,故名四明。

    从《政类本草》所引的《日华子本草》来看,在很多药物的产地中,写有“越州”“海盐”“杭越”等名称,它们和四明一样,属于浙江省。如果日华子是山西人,在那个时代里,不可能对浙江药材那么了如指掌,甚至当地采摘的季节都能明确指出,只有通晓本地气候、地产的人才能做到。

    从日华子熟悉海洋药物也可证明这一点。例如淡菜,日华子曰:此物“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头闷目暗,形状虽不典,而甚益人”。淡莱学名为厚壳贻贝,壳面呈棕黑色,确实外形“不典”,日华子若非海边人,是不太可能如此明了的。

    再如海鳗,是以前本草书中未载的,日华子把它增补进去,不但指明了它的多种用途,还列举了慈溪一带对此的称呼:“又名慈鳗,窝狗鱼。”

    还有海蛤,日华子连真伪识别,都作了叙述:“有文彩者为文蛤,无文彩者为海蛤。乡人又多将海岸边烂蛤壳被风涛打磨莹滑者伪作之。”

    日华子亲自考察过的海药还有很多,他说“石帆,平,无毒。紫色梗,大者如筋,见风渐硬,色如漆,人多饰作珊瑚装。”石帆生于海洋的岩礁之间,只有经常观察,实地研究,才能获得“见风渐硬”的认识。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日华子是宁波人的结论。

    ■被世卫组织崇敬的医学家

    在英国皇家博物馆珍藏的唯一一部宁波人写的医著,作者就是滑寿。滑寿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口腔黏膜疹为麻疹初期特征的理论,世界卫生组织把他的发现命名“滑氏斑”,滑寿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尊敬。

    滑寿原姓刘名伯仁,相传为明代重臣刘伯温的哥哥,原籍许州。父辈做官来到江南,生下滑寿,便世居于余姚,而自称樱宁生。

    滑寿从小便聪敏超人,能日记千言,过目不忘,被视为神童。但他不喜做官,热心于医学,先拜名医王居中为师,钻研《素问》《难经》,后又学针灸之术于东平高洞阳。他医德高尚,无论贵贱贫富,不问昼夜与远近,只要有病人,不辞辛苦去诊治。医术之高超,闻名于江浙。

    一年秋天,滑寿与朋友游览虎丘山,正逢一妇女难产,疼痛不止。滑寿闻之,马上捡起一大堆新落下的梧桐叶,送给产妇丈夫,令其“急以水煎而饮之”。果然,服后不久即产下一儿。

    诸人甚为惊奇,梧桐叶治难产,古今未闻。滑寿曰:“医者,意也。夫妊已十月产难,气不足也。梧桐叶有益气之效,故投之必效。”众人钦佩不已。

    滑寿一生著作极多,出名的有《十四经发挥》《难经本义》《滑氏脉诀》等。其在1577年刊行的针灸书《正人明堂图》,英国皇家博物馆珍藏一套。据记载,滑寿70岁时,容貌如童稚,行步矫健。73岁无病而终,长眠在余姚黄山九枝松下。

    ■高斗魁妙药救义士

    明王朝灭亡不久,浙江鄞县、桐江一带,出现了反清复明组织,其领导人之一便是杰出的思想家吕留良。1660年6月,吕留良身染热病,饮食俱废,浑身乏力,连脱衣服的劲也没有,“服药以来,百无一效”。

    正在此时,鄞县名医高斗魁前来拜访,吕留良极为高兴,请高诊治。高诊后说:庸医皆以为你为风露所逼而发热,故重用辛散药;又因不能吃饭,而认为是停食,乱用消导药。岂不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投以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

    旁边一位客人说:“大热气闷,投此种补药必致祸。”高斗魁说:“病症如此,无须顾忌。”于是水煎此丸服之。不多时,吕留良便解出燥屎数十块,胸中顿觉开通,半夜烧退,想吃饭了。

    吕留良感慨道:“君学问如此之深,不然我就没命了。”于是,三拜高斗魁,非要从他学医不可。后来,吕留良也成了身手不凡的医生,还写下了名著《医贯注》。

    高斗魁与黄宗羲、李果堂、姚江等名士结交甚深,是清初宁波南湖九子之一。其行医于吴越间,以其余资,救济友人。求治者遍于南国,药囊所入,随手散尽……一生著有《四明心法》《四明医案》等著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