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的关键词。“软实力”提醒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但是,“软”,是不是有点“无力”“乏力”的味道?这个“软”字是不是有点词不达意?是不是还没有把所谓“软实力”的内涵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推敲再推敲,斟酌再斟酌。 “软实力”可称作“柔实力”。中国有“以柔克刚”之说。《尚书·舜典》《左传》里讲“柔远能迩”。老子认为,天下最柔的东西可以驱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老子用水作比喻,水是天下最柔的东西,但它“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力”的反义词是“刚力”,建议把“软实力”改称为“柔实力”。《道德经》上说:“天下之至柔者,驰骋天下之至坚。” 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柔(软)实力的过程中,把柔(软)实力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引申出了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是有学术价值的,具有普适意义。那么如何提升我国的柔(软)实力呢? 为壮大柔(软)实力,必须处理好诸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要强调文化交融,避免文化冲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中的四个方面应当是有联系的、统一的。现在,在有些人那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与家庭美德脱节。有的人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当然,也不能只顾大家,不顾小家。在不计报酬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时,讲“时间就是金钱”是有益的,但不可走极端去搞“金钱挂帅”、拜金主义。 现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潮阻碍着社会发展,既有损于硬实力,也糟蹋着柔(软)实力。当前值得注意的主要倾向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配套,形式主义泛滥成灾。用大众的评语来表述,就是“有筋骨肉,缺精气神”。 为了提高柔(软)实力的每一个要素,无不要求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宣传要渠道畅通,但首要的是真实。对一些社会事件的报道可以公开不同看法,要让“自由之神纵情歌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仁者智者都是贤人。把不同观点亮出来是立体,是群言堂,可供人思考、选择,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螺旋式上升。 宣传语言要准确,还要鲜明、生动,深入浅出。浅出来自深入,浅出体现深入,没有深入,表达起来免不了生硬老套,让人听了难受。生动活泼容易让人入耳入脑,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 思想解放是提高意识形态传播科学性的前提。1942年初,在讨论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毛泽东提出反对党八股。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当时也指出:“党报要大胆说话,深入下层多反映老百姓的事。”这是宣传工作的初心。1945年,《新华日报》在9月1日这一天发表了《为笔的解放而斗争》的时评。 柔(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已取得中外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共识。对此,我们不仅要努力解决对柔(软)实力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更要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提高柔(软)实力的问题,即“刚柔兼施,刚柔智施”。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