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瑄 徐卓蔚 从执中国教仪产业之牛耳,到黄金之地斥资5亿元创办华茂外国语学校,再到打造教育界的“博鳌”论坛,走过半个世纪的华茂集团,在变与不变中,在执着坚守中,在守正创新中,劈波斩浪,打造了民营企业探路教育产业的“中国样本”。 “华茂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踏实实;没有狂风暴雨,只有细水长流。”深冬的夜晚,华茂外国语学校办公楼5楼,华茂集团创始人徐万茂如是说。 专注—— “七色花”鏖战江湖 “这些是学习桌椅,有手动、全自动,还有嵌入智能AI技术……”走进望春工业园,“七色花”文教生产基地繁忙如常。 从普通的教学器材到家用学习桌椅,再到数字化科技馆,以“七色花”为主打品牌,创办以来,华茂集团植根中国校园,抢滩教育装备新蓝海。 曾几何时,这朵“小花”默默无名。创立“七色花”品牌是华茂集团走出四明山,告别“云洲竹编”厂,进军教育装备产业板块的首次转型。 1988年7月,原宁波市教委在全国率先面向市内所有学校推广劳技教育及相关的教学具。全国教学具产业红利大门开启。为了把教具产品推向全国,徐万茂曾经“六上京城”前往原国家教委。 数十年间,华茂初心不变,专注教育装备主业,以创新为发展之魂,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立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主导的劳技教育器材研究所;强化“产学研”,先后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合作,促进产品系列化、智能化;率先推出校园数字科技馆…… 2019年,“七色花”将触角延伸到了消费品领域,目前仅学习桌椅的年产能就达到12万套。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华茂顺势而为,扬起“信息化”之帆。 坚守—— 留下教育的“根” 走在华茂外国语学校校园里,“徐爷爷”是徐万茂最喜欢的称呼。 1998年,占地面积500亩的华茂外国语学校在鄞州打下第一根桩。这所华茂投资5亿元建造的学校,当时登上了中国新闻的“热搜”。事实上,关于这500亩土地“开发房地产还是建学校”,坊间的热议一直不断。 “华茂从教育发家,应‘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徐万茂毅然决定用百年时间去“投资”人才。 “把社会效益始终放在经济效益前面”“企业跟着教育走”,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对教育情怀的坚守,让“华茂模式”在浙江衢州、龙游等地开花生根。 如今的华茂外国语学校门口,迎面就能看到“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16个字,这是办学理念,也是办学特色。 打造获得教育部备案认可的中加合作项目;全国唯一“国民教育过渡班”改革项目试点学校……以16字为指引,华茂学校立足本土的教育国际化英才之路行稳致远。 学校是徐万茂最大的牵挂。2008年,《徐氏家族共同协议》通过法律公证,其中明确,如果华茂集团万一因经营不善闭歇,清算后的全部剩余资产划归华茂外国语学校。这,不仅是教育投资者应该抱有的责任心,更是民办教育举办者应有的教育家情怀。 创新—— 围墙外静待“花”开 东钱湖畔,一幢黑色系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这是90多岁的世界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先生,为华茂设计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幢艺术教育博物馆,打造社会美育大课堂。”博物馆负责人说。 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时代召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未来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新使命召唤下,2020年10月,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召开。 从教育装备到创办学校,再到教育论坛,华茂构建了一条产学研的教育产业链。为了打造东钱湖教育论坛,从2002年开始,华茂累计投入了22亿元。 “华茂美堉奖”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徐万茂表示,之所以设立该奖项,是想在时代呼唤和需要大教育、大美育的今天,通过美育、大美育,去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阿尔瓦罗·西扎正是首届美堉奖的一名获得者。 以“美育”为关键词,这两年,华茂积极扩容美育资源,探寻“美以育人、美美与共”的社会美育新路径。站在50年的新起点上,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希望,各领域美育智慧能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形成“美育共同体”,让更多美的种子在宁波“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