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北京的“冰雪基因”

——读《老北京的冰上时光》

    

    

    

    

    

    

    张光茫            

    

    北京即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老北京的“冰雪基因”咋样?近日,郭磊、任冬洁联合推出《老北京的冰上时光》,展开了一幅老北京冰上运动的美丽画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北京就盛行冰上游戏了。清末民初现代冰上运动传入中国以后,北京承袭历史,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启了现代冰上运动历程。《老北京的冰上时光》以绘画的形式展现老北京传统冰上运动,讲述了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老北京冰上运动的12个故事,分别题名为冰床围酌、长河冰床、太液冰嬉等。既有古代宫廷的冰嬉,又有民间的冰床;既有冰上娱乐,又有冰上竞赛;既有公共冰场上的故事,也有学校冰场上的故事。

    400多年前的明代北京城,冰床就已经十分盛行了。有人在冬天拉冰床来养家糊口,如《明宫史·金集》载:“每于河冻之后,近京贫民,群来趁食。于皇城内外,凡有冰处,拉拖床以糊口。”护城河结冰以后,行驶在冰面上的冰床就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清康熙年间的学者朱彝尊,在他《日下旧闻》中有关于冰床的记载:“冬时河冻,作小冰床,各坐于上。一人挽行,轮滑如骤驶。好事者恒觅十余床,携围炉酒具酌冰凌中。”从这段记载看,冰床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好事者”的娱乐工具,他们将十几张冰床连起来,在上面饮酒作乐。民俗学家金受申曾这样描写民国时期的老北京冰趣:“冬天的护城河、什刹海,岸旁常放着许多冰床招揽乘客,在新年正月,坐着冰床,驰骋冰上,虽不用足溜,也很有意思。”

    老北京的冰上运动,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清代在太液池上举办的冰嬉盛典了。冰嬉亦称为冰戏、冰技,是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运动形式。后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形成每年阅视冰嬉的制度。冰嬉一词被宫廷和民间广泛接受,成为我国北方冰上运动的总称。清代的冰嬉盛典绵延百年,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以冰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蹴球来源于历史上什刹海冰上“蹋鞠”游戏。据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描写:“蹋鞠场中浪荡争,一时捷足趁坚冰。铁球多似皮球踢,何不金丸逐九陵。”这就是300多年前人们玩冰蹴球的火热场面。小孩儿玩蹋鞠游戏,往往就地取材,不一定非得用石球或者铁球,石块、泥丸、冰块皆可为之。

    旧时北京也有化妆溜冰大会。1926年,北海公园重新布置了冰场,冰场之上竖立几根木柱,悬挂有各国的旗帜,柱子外围组成赛道,表演者沿着这条赛道滑行。此时的冰场用芦席围了起来,一方面“以示界限”,另一方面可以挡风。这种做法被后来的很多天然冰场所效仿。参加活动的人们会穿上奇装异服,打扮成百合花、米老鼠、白菜……热闹极了,这开了中国人举办室外化妆溜冰大会的先河。这种充满色彩、充满欢乐、充满创意的化妆溜冰大会持续举办了很多年,很快在中国北方流行开来,天津、太原、沈阳、哈尔滨等地也曾举办,新奇的表演吸引着人们竞相观看。

    民国时期,滑冰和冰球在北京的很多学校中开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到冬天,燕京大学的未名湖冰面就成了爱好滑冰的师生们的乐园。清华大学的学生及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也经常来这里滑冰。此后,冰球运动在一些学校中兴起,清华大学冰球队是其中的佼佼者。

    阅读本书,在蕴含浓浓人情味的冰上时光里,我咂摸出一缕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