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师 鲍展斌 回顾百年建党历史,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坚持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实现新的飞跃,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准确把握坚持“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对中国共产党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的新认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两个结合”是辩证的统一,是无法割裂的整体。一方面,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无法剥离这一个整体。另一方面,无论是“两个结合”中哪一方面结合的过程,皆是双向互动和同步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融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特色,重新焕发了活力与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非凡的文化自信。此外,“两个结合”能够实现的重要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范式上的高度契合。其一,两者所具有开放包容和辩证发展的思维特征,回答了为何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和中国为什么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疑问。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得益彰。例如,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致力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创新性发展。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两个结合”的探索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着“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远离教条主义的漩涡,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坚持“两个结合”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基于坚持“两个结合”基础上的持续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努力实现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外,构建起以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代表的伟大建党精神。可以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理论创新,同时善于用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这才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亟待在坚持“两个结合”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无论是在八十七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现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向人民交出满意的高分答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从本国实际与时代条件出发,推进理论创新,从而赢得了历史主动性。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创新理论的要求。 继续在“两个结合”中提升理论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一边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边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新的赶考路上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而坚持“两个结合”基础上理论创新,正是我们开顶风船和走上坡路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必须增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理论创新。我们共产党人应培育理论创新自觉性,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践行理论创新的方法路径。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方法路径准确表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前我们正昂首挺胸迈向新的赶考路,这种独一无二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牢牢抓住抓好这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践行好这一路径,要求我们扎根于祖国大地上,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乘风破浪;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总结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