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2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云屋竹林》

朱开益 国画 《云屋竹林》

    

    

    

    

    

    

    《云屋竹林》是一幅画的名称,此画尺幅不大,四尺三开,整幅画的构图,几乎是长焦镜头拍下的一个画面,截取山中一景:竹林、老屋,峰峦、白云、飞鸟……

    看画与读画是有区别的,看一幅画,大致瞧一眼就够了,而读一幅画,则需一处一处慢慢欣赏其中笔墨的精妙。我喜欢自下而上一段一段地读,仿佛是读一本书,慢条斯理地一页页翻。茂密竹林占据了《云屋竹林》大半幅画面,林中无杂树,满眼皆是竹。画面底部依稀有竹枝的影子,这些竹枝长短不一,粗细各异,斜直有度,再有大大小小的山石罗列其间,疏密得体,枯湿相间,错落有致,单单这一小块局部,便能窥视到作者娴熟的笔法和精巧的布局。

    一幅摄影作品,须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而且只能是一个主体,主体一多,便无主体了。主体所处的位置,应该遵循黄金分割线的原理,然而,陪体只能烘托主体,绝不能喧宾夺主。《云屋竹林》的主体应该是竹林穷尽处的老屋,那么,花费大量笔墨的竹林作为陪体来衬托主体,这样的铺垫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主体老屋,或许是古村一角,然而,这三五幢老屋都以虚化的笔墨作了交代,唯独一间老屋的半堵墙和墙头上的翘翼探出了竹梢头,并以较浓的笔墨作了写实,“屋翼”恰好位于整幅画面的视觉中心,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便是此画的点睛之笔。

    第一眼看到这幅《云屋竹林》,是在朱开益老师画室的墙壁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这个屋翼。无论是一件摄影作品还是一幅画作,画面中总有一个特别吸引目光的聚焦点,这个焦点,便是主体,亦是整个作品的灵魂。

    屋舍间有树,疏疏朗朗,寥寥几笔,若隐若现,露出屋舍的树,是柏树、银杏、梨树、栗树?叫不出名,是那种高大的乔木。一个村庄在村口几乎都有一棵大樟树,屋前屋后植些梅树和梨树亦是常见的。画面左侧屋前的树,用了较多的笔墨,从形态上看无疑是梅树了。

    屋后是山,薄雾笼罩,朦胧中依稀能见茶园和耕地,阡陌间不时有小灌木点缀其间。山壑间白雾浓重,萦萦绕绕一直与天空相接。山水画中的远山几乎都是写意的笔法,此画的远山,与天空中的云雾搅和在一起,朦朦胧胧,是山非山,是云非云。一群鸟恰好从村落上空飞过,从队形上看应该不是大雁,鸟群分三组,每一组三两只,前后高低,错落有致。

    落款位于画面的左上角,亦是淡墨的草书,取法高古,既有孙过庭峻拔刚断的精妙用笔,又有怀素的瘦硬圆通、奔放不羁的“屋漏痕”。

    记得几年前,朱老师在留耕堂搞过一个书法展,他把画的构图结合到书法作品中来,一幅作品以一个字或一组字为内容,以草书的笔法无限放大,或缩小或拉长,似乎是一幅画的主体,然后,落款处配一句诗、一首词或一段白话文,在空白处形成一个块面,空间布局极有画意,留白有奇趣,远远观之,几乎是一幅水墨画,别开生面,令人叫绝。

    原来设计厅壁挂一幅镜框画,可惜《云屋竹林》是竖式的,只能裱成立轴挂于书房,如此也好,茶余饭后时常在画前细细品读。水墨山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山中之景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夏日的夜里下了一场雨,清晨雨霁,空气清冽,山气向上升腾,山间云雾缭绕,大片的竹林尚未醒来,藏在竹林深处的村落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几乎能听到鸡犬之声扰醒了寂静的山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