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墨 现在的孩子,喜欢看绘本,笔者小时候爱翻连环画。《一间中国的房间》的作者蔡小容同样酷爱连环画,但她是从学术的、审美的、世态人情的角度“读画”,且“读”得透,“读”得美,“读”出了很多如我这般草草翻阅者“见所未见”的趣味与深意。 当然蔡小容读的均是连环画作品中的翘楚,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镇社之宝”——初版于1955年的11册版《儒林外史》。该套书画风扎实拙朴,虽由连环画名家联袂完成,但不同分册的画作,在风格和水准上相当和谐,更关键的是里面的许多画幅充满了既符合原著又不乏灵秀之气的奇思妙想。像《范进中举》那本,就采用了李渔《闲情偶寄》里提到的“开窗莫妙于借景”的技法,将一群孩子在外拍皮球、丢石子、捉迷藏的场景,框于私塾先生周进看到的窗外情境之中,俨然一幅中国画里最为传统的“婴戏图”。再看《盐商万雪斋》:牛玉圃包了艘客船,但船家为多赚银两,私下将牛浦暗藏船内,结果被牛玉圃发现。船家解释道:“这是小的们带的一分酒资。”他多带了一人,却说成是“酒资”,而他说此话时的表情,只有那些跑过江湖、见过百业的画家才能绘得活灵活现。用作者的话说“1955年的画——倘再晚几年,国营商店营业员的清一色神态将会覆盖先前的多种职业脸谱,那就见不到这么生动的脸了”。可见,画技是一方面,人生的见识和阅历是更为广博精深的另一方面。 作者读画,不忘解文,两者相得益彰。许是蔡小容太过喜欢程十发先生为《儒林外史》画的那些插图了,所以连带着将“马二先生游西湖”也给详析了一遍。程先生画西湖岸边一路上的旖旎景色,灵隐寺、钱塘门、苏堤、雷峰塔、净慈寺……胜景似画图,人在画中游。且马二先生是个吃货,透肥的羊肉、滚热的猪蹄他吃不起,就买了些小零食,却也看得人口角生涎。他先是要了一碗面,然后是笋干,再后来是橘饼、芝麻糖、黑枣、板栗、烧饼等零食,结结实实“吃了一通”。吴敬梓是写出了马二先生对现世生活的简单热爱,而程十发则是绘出了马二先生对现世生活的朴素热忱。尽管技法不同,均有勃勃生机,叫我们这些读书看画的人都随之兴高采烈起来。 蔡小容在解读《红楼梦》连环画之前,有一句话深得我心,她说“我几乎认为,《红楼梦》是刘旦宅的,正如《水浒》是戴敦邦的,《儒林外史》是程十发的,《西厢记》是王叔晖的”。她说的乃是画家笔法的气韵和绘画题材的契合度。而《红楼梦》连环画,其实颇为特殊,它是20世纪50年代由三民、新美术、上美等几家出版社合作着陆续出版的,先是特邀了沪上一批古典文学名家组成编辑组,确定选题,撰写配文,然后请丹青妙手分别创作绘制,完成后还多次修订增补,最终文稿简练通俗,画面精雕细琢。不仅其出版之时就大受欢迎,即便是今天重阅,艺术高度也堪赞叹。 书中另外介绍了两本外国文学题材的连环画,其中一本是根据司汤达名著《法尼娜·法尼尼》改编的同名作品。故事讲述风流倜傥的堂·里维欧爵爷爱上了美貌绝伦的法尼娜·法尼尼,可法尼尼喜欢的却是名叫米西芮里的烧炭党人。这本连环画最出色的是首页和末页,首页突出了法尼尼的骄傲自矜,一种“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距离感。末页由三幅小图构成:左边一幅法尼尼双眼失神地向上怅望,预示爱情已经不复存在;中间一幅是她穿着婚纱嫁给了堂·里维欧爵爷;右边那幅中的米西芮里身陷囹圄,正用戴着镣铐的手牢牢攥着监狱栏杆。连环画用线条表达了不逊于文学的情感力度,展现出爱情所能引起的各种反应:爱情中的虚荣心态,爱情里的鲁莽行为,爱情驱使下的自私与残忍,以及深陷爱的漩涡无法自拔时呈现的疯狂与冷静…… 除了解读连环画,《一间中国的房间》还写到痴迷于曹雪芹的英国学者、毛姆小说《面纱》里对中国戏曲《玉堂春》的印象、辜鸿铭老先生写过的一首“徐志摩”风格的爱情诗……总之,行文自由舒展,配图精妙适当,闲来阅读,非常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