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日渔趣

    

    

    胡嘉成 

    

    宁波的许多乡村地处水系发达的平原地区,是广受赞誉的鱼米之乡。20世纪50年代初期,务农的人们常常“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有机会就去捕鱼捉虾,让全家人尝鲜改善伙食。

    春天是乡间捕鱼的黄金季节。宁波雨水多,尤其是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春雨不但滋养着农作物茁壮成长,而且使沟渠充溢、江河水涨。在一场场大雨中,广袤原野上的一块块水田挖开口子向沟渠排水。当满涨的沟渠水冲向河道时,在春季繁殖的河鱼就会利用这一良机,挺着胖鼓鼓的肚皮逆水流涌进沟渠到水田里排卵。村人就瞅准这个时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捉河鱼的方式有好几种,其中有一个勇猛的方式是手提“鱼罩”去罩鱼。鱼罩圆筒形,采用竹子编制而成,直径和高度都在60厘米上下。罩鱼的人提着它来到近河口一带的低洼冬荒田的田塍上,观察水田中的鱼况。水田水深及膝,要捕捉飞箭一般穿过的河鱼是比较困难的。罩鱼人需要择时而动,当河鲫鱼和鲤鱼相伴游弋,或在残存的稻秸秆间成双结对穿行时,罩鱼人看准这些目标鱼,双手举起鱼罩过头顶猛抛过去。在抛出鱼罩的一刹那,使出吃奶的力气迅捷地跃身到鱼罩边上,一手用力按住水罩子,使入水的这端边沿陷入田泥中,另一手就瓮中捉鳖似地将罩住的鱼捉上来。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一次罩住双双游弋的鱼,而且鱼的个头还不小。但这种方式只适合那些身强力壮的捕鱼人。

    体力不佳的捕鱼人也有他们的捕鱼方式:用一种专门的器具请鱼儿进入预先挖设好的坑中,不费吹灰之力。此方法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遥相呼应。这种捕鱼的专门器具俗称“马叫筒”,通常选用一截长60厘米的粗圆毛竹筒或镂空的棕榈树干,筒面中间开凿一条与内腔相通的纵向长约30厘米、横向宽约2厘米的长槽,一端敞口而另一端闭塞。大雨天的傍晚时分,捕鱼人携带“马叫筒”,背上锄头,到沟渠的一个水流湍急的弯道口,用石块和黏土筑起一道20厘米高的坝,截断水流。在坝的上下游两侧出现水位差时,将“马叫筒”紧贴沟渠壁插进坝体,稍低于上游水面露口,同时贴沟壁从沟底筑起一段护堤来托住悬空的筒体。当奔泻的水流进入“马叫筒”,在长槽口喷涌出一道水帘时,随即在水帘后面筒体依附的沟壁上,挖掘出一个土坑。当一切就绪,流泻的水在“马叫筒”的长槽口形成水帘并迸激出如马叫般的鸣响时,那些溯流而上的大小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跃入水帘后的土坑内。每隔一段时间,穿着蓑衣、拎着防风桅灯和鱼篓的捕鱼人就会来坑内捡鱼。用“马叫筒”捕鱼的次日,运气好的捕鱼之家会喜洋洋地在“灰火缸”中烘烤鱼干。

    当年的乡间,还有比“马叫筒”捕鱼更惬意的“春渔”。那时候,除了近河口的积水低洼地冬闲之外,水田里不是栽了紫云英,就是种了收菜籽榨油的油菜。若逢夜晚大雨停歇,河流出海口的多道碶闸门开启之后,河流的水位会明显降低。次日清晨,男女老幼背上鱼篓去田间,只见在晨间的霞光中,满天星似的紫云英花和连绵的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织成一张巨大的云锦。更让人们惊喜的是,田沟浅水中竟然仰面横躺着很多鱼,它们翻动着“白眼”,翕动着腮,那是因为田中的积水迅速排空之故。其中既有不时甩尾抗争的河鲫鱼,也有背腹黄色、中间夹杂黑点的胖嘟嘟的“菜花鱼”,更有拼命挣扎的滑溜溜的泥鳅。捕鱼的人,只需捡拾即可,那叫一个兴奋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