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牌农技员”王旭强:

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四十载


王旭强(右)与大学生农创客胡晶金交流樱桃番茄种植技术。(陈章升 摄)

玉兰果蔬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陈章升 摄)

坎墩果农种植的樱桃番茄。(陈章升 摄)

    “叮,叮……”上周六一大早,慈溪市坎墩街道慈壹佳果蔬农场负责人孙永涛打开手机微信平台,一条农事提示短信映入眼帘,“这两天,草莓苗可移栽到大田了,品种可以‘红颊’为主,搭配‘白雪公主’‘梦之莹’‘越秀’等特色易育品种;大家要选择没种过草莓的土地作为育苗田,每亩种植350株左右……”

    这条提示短信来自“坎墩草莓番茄群”,发信息的是该群群主、坎墩街道农技员王旭强。“周末休息,王老师还不忘给大家发信息,真暖心。”孙永涛告诉笔者,自2018年该群建立以来,王旭强时常向他们推介蔬菜水果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并在病虫害高发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到来前发布注意事项。现在,群里已有115名成员,包括坎墩、新浦、浒山等地的种植能手。

    

    

    

    

    

    

    

    记 者 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 冯 茜

    通讯员 沈 娴       

    

    心系农业生产

    帮助农民增收

    王旭强今年59岁,是坎墩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金牌农技员”。1982年从宁波农校毕业后,他已在慈溪从事农事服务工作40年。其间,他将农业先进技术与乡土实用技术结合,推广农业实用技术40余项,主持参与农业科学研究项目20余个;完成“菜瓜嫁接苗繁育与推广”等10个农业科技项目,发表论文专著50余篇;开设面向农民的“田间学校”。今年,他被评为推广研究员,成为宁波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在王旭强看来,一名优秀的农技人员既要推广农业技术,提升硬核力量,也要大力引进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让其“落地开花”。“天气和种植技术是影响农业效益的两大因素。”王旭强说,以前,农民是“看天吃饭”,农作物经济附加值不高,产业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设施农业推广后,如何减少天气、病虫害对蔬菜水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帮助农民精细化耕种管理,这些都对农技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王旭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两天气温上升,草莓黄蜘蛛增多,要提醒果农及时摘除发虫老叶;葡萄开始开花,高温、低温都会影响其授粉,种植户要及时调整棚温……”上周五上午,王旭强在坎墩街道农事服务中心办公室梳理完当天服务事项后,换上牛仔衫、运动裤、球鞋前往周边农场,开始一天的“巡场”工作。

    在坎墩大学生农创园玉兰果蔬农场,王旭强走进大棚,查看“黄妃”“红风玲”“碧禧”等品种樱桃番茄长势,了解近期采收上市情况。“这几天,除非遇到极旱天气,你们不要给大棚里的樱桃番茄浇水,不然果实会开裂,还会影响其甜度。另外,要注意气温变化,控制好棚温。”王旭强提醒农场负责人胡晶金。

    坎墩街道是浙江省最大的樱桃番茄种植基地。目前,该街道种植的水果型番茄有10多个品种,总面积超过500亩。尤其是引种“浙樱粉1号”樱桃番茄以来,一批产量高、品质佳、市场效益好的水果型番茄陆续在坎墩“开花结果”。“农办刚推介这种樱桃番茄时,我们有不少顾虑。”三四灶村蔬菜种植户李小超说。为了鼓励大家引种,王旭强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辅导种植技术,同时帮忙争取种子补贴资金。2018年,“浙樱粉1号”在坎墩试种成功,第二年起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农户种植收益实现稳步提升。

    当好“科技红娘”

    助力乡村振兴

    在坎墩,王旭强是农业新技术、新品蔬菜水果的“红娘”,也是农业“全科医生”。2019年10月,四塘南村村民胡泽发现大棚里的草莓出现叶子长不大、茎部发黑情况。“当时,我想王旭强老师见多识广,肯定能找到症结,于是马上打电话给他。”胡泽回忆,王旭强赶到大棚后,询问草莓发病情况,观察发病部位,确认草莓患上蓟马虫害,“回去后,王老师立即开出‘药方’,指导我如何治虫。过了一段时间,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在田间“把脉问诊”的同时,王旭强还在坎墩街道新型庄稼医院“坐诊”,通过视频连线,邀请省市农技专家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作物病害防治、种子种苗供应等综合性服务。目前,该医院已设立医生问诊接待区、良药展示区、测土配方区等服务区。“遇到疑难杂症,不方便上门的农民也能通过手机APP线上‘求医’。”王旭强介绍,这家庄稼医院链接的是智慧农资服务平台,整合全省近千名农技专家的优质资源,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在王旭强的帮助下,坎墩街道涌现不少果蔬“种植达人”。现在,四塘南村村民胡泽仅樱桃番茄一项每年销售额超30万元,由负债户变成年收入超50万元的新型农民。三四灶村低收入农户卢长苗膝下无子女,王旭强指导他种葡萄,每年靠两亩葡萄就能收入两万多元。“因为技术过硬,跑得又勤,坎墩农民把王旭强当成‘良师益友’,遇到问题也都爱找他。”坎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国义说。近年来,在王旭强指导下,坎墩农户遇到的几波病虫害都得到及时处置,农创园也获得连年丰收。

    “大家信任我,那我就更要多做、多跑。像坎墩的蚕豆低温春化育苗、莴苣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水平,都是农技人员在与农民切磋交流中提升的。”王旭强说。上月起,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上网听高校教授讲授农技知识,给自己“充电”。“学到老,做到老,服务到老。干我们这行,三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多学点,总有用得上的时候。”王旭强表示,从事农业技术研究、推广,要善于理论结合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去年8月,“王旭强劳模工匠(农业)创新工作室”在坎墩农创园正式挂牌。平时一有空,他就会在工作室研究资料、整理笔记。“这里有涉农领域的相关政策信息资料,包括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农业创新项目申请等,我都分门别类放置。”王旭强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重要一环,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又在科技创新,“希望借助农业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农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激发坎墩‘农创客’的创新创业活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