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边上学蓄能,一边工作创业

社招生走出 高职育人新路径


宁波城职院旅游学院20茶艺社会扩招班学生前往宁海县深甽镇太阳山茶场开展绿茶与黄茶加工现场教学活动。


“妈妈考生”夏彩萍在“学姐”女儿的陪同下到宁波城职院报到。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邬静波 

    

    近日,7名社招生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提前毕业,金立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的他有双重身份,既是城职院商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也是一家研学公司的老总。“边工作,边上学,这样的模式太对路了。”他坦言,自己当过兵,也在内蒙古开过商超。3年前,听到高职向社会人员扩招的消息后,他报考入读宁波城职院,通过重返校园充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赋能。

    如何在传统农耕文化上嫁接研学业务?“短视频、抖音,对于42岁的我来说是新名词。当被市场倒逼时,我与年龄相仿的老师交流,系统学习营销,每堂课都能捞到干货。创业有了方向,遇到问题也知道找谁解决。”金立卫说,通过边学边干,他的研学业务已经小有起色。怎么再度引流?怎样整体营销?在多次课堂讨论后,他决定茶园、民宿、农家乐一起上,拉长产业链。

    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凭借这份创业实践参加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全省、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拿下了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也为自己赢得了提前毕业的机会。

    

    

    学历不等于能力 边干边学成新风尚

    

    

    

    3年前的那个春天,全国高职教育迎来重大变革——连续3年每年扩招100万人,并且首次招收社会考生。

    在高职扩招的第一阶段,甬城有2所高职院校参与,分别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共招收社会考生70余名;在高职扩招的第二阶段,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也参与其中,5所在甬高职院校共招收社会考生逾千人。两次招生,专业从不到10个拓展到30余个,考生年龄大多在30岁至50岁之间,小于20岁的仅占6%。

    几名高职院校招生办老师告诉记者,高职连续3年扩招,考生构成有变化:2019年,绝大部分是失业人员、退伍军人、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更多高考落榜生前来报考;2021年的报考者中,退伍军人和小企业主、高学历者增多。这些社会考生大多抱团而来,报考专业与自身所从事的行业紧密相关,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

    宁职院物流专业就有一名博士生,他说,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从事一行就得钻一行,要始终站在知识和技能的前沿。

    在宁波城职院电子商务专业就读的学生中,既有初中毕业者,也有曾在英国留学的硕士“海归”,还有本科毕业的企业主。这名年入四五十万元的小企业主坦言,在宁波,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正处于风口,这也正是他想突破的经营方向,前些年没有地方可学,这次遇到高职面向社会招生,索性沉下心来学,跟上时代的潮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一对在宁波城职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深造的父女同学,入学1年来从未落下一堂课。父亲年近半百,经营一家规模尚可的企业,女儿在蓝翔技校学习数控。每到周末,女儿就从山东赶到宁波,与父亲汇合,一起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

    宁海、鄞州等地出现村干部组团报考现象。这批30岁至50岁的人群,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遇到问题时经常得请专家下乡,深感知识迭代更新之快,于是相约抱团充电。

    当下,高技能产业工人缺乏,成为企业发展之痛。高职扩招后,不少企业员工组团来上学。杭州一家纺织企业的74名员工成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学生,课堂设在企业内,由教师在双休日送教上门。

    采访中,一名高职院校招生办主任说,我国高职3年扩招300万人,是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这3届学生非常特殊,既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更担负着国家的期望——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在高职院校老师的印象中,这些社会考生学历不高,但思想成熟,提升职业技能的愿望强烈,愿意认真读书。经过社会的洗礼,他们自身定位清晰,善于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需求来选择专业,同时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做事往往坚持到底。无论是到课率还是考试成绩,还有专升本的比率,都非常出色!”一名高职院校的带教老师如是说。

    为了满足社招生的需求,这3年来,甬城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和要求也有所调整。小企业主、创业者报名多时,招生方向调整为工商企业管理为主;涉农专业以招收新型职业农民为主;有的民航专业主要招录退役军人,有的则主要招录企业员工;如果是注册公司法人或创始人,只需附上营业执照,就可获得相应的加分;如果是退役军人,附上相关证书也可获得加分。

    

    教学计划量身定做 提供多样化成长空间

    

    

    

    年龄差距大,学历相差悬殊,履历背景差异大,来自全国各地,如何给这些社招生上课?

    在入学考试中,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职业能力测试的笔试和面试,有的专业免去笔试,保留面试。因为生源多样,无法像高考那样用统一的文化考试来考量,各院校着重考查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

    采访中,各高职院校招生办老师表示,社招生高职文凭含金量不会降低,宽进严出,毕业学分标准和普招生一样,有的甚至高于后者,只不过两者的学习方式和课程体系有所不同。

    记者了解到,有的高职院校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网上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习时间;采取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多元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已积累的学习成果,尝试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认定学历教育学分,创新实习管理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有的高职院校由合作企业直接推荐优秀员工报名,并就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达成一致。

    以宁职院为例,学校对扩招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携手开展教学与实训,让每个求学者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宁波城职院则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社招生一边通过网络在线课程学习,一边由学校送教下乡进企。

    该校商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要上班或办企业,半工半读最适合。入学第一年,每个双休日到校学习,周一至周五工作。后来疫情来袭,就在工作日晚上推出线上课程,工学兼顾。待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则采取双休日到校上课和线上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学院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用企业发展规划替代原有的职业规划,方便学生把学到的内容投入实践应用。

    “多样化的学生,就得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各自成长的学习空间和模式。”采访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增设了乡村振兴课程,涉及村级产业的经营管理。开展区域合作,招收村支书、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时,就会增设党建、社会治理等课程。这些年,社会治理的需求越来越旺,也经常接到咨询电话,学院打算对接需求,开出新专业,向社工培养、乡村社会治理人才培育方向转型。

    按高职培养惯例,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就读,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宁波城职院商学院的首届60名社招生已完成在校学习,13名社招生提出提前毕业的要求。

    学院调研后认为,边读书边经营或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这比去企业实习更具社会价值,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创业和经营企业可以顶替毕业实习和设计。按照企业营业额和吸纳的就业人员数量,分优、良、合格三档打分。另外还有两条:只要是退役军人入学都可以顶替实习;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者大学生技能大赛,按照奖项等次以优、良、合格三档直接置换成毕业设计成绩。经过层层考核,最后选出7名社招生,允许他们提前1年毕业。

    这7人中,4人企业办得好,被聘为创业导师,另外3人成为就业导师。他们还出资成立校友基金,引流更多企业关注高职发展。

    龚永盛开着一家商行,做着传统的外贸业务,开拓跨境电商业务成为当务之急。通过这两年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边学边试边改,公司外贸业务顺利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在Shopee、Wish、Amazon等平台上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使公司得到全面发展。

    即将从物流专业毕业的陈国荣本来就是一名企业主,通过入学充电,他瞅准商机又创办了一家生产次氯酸消毒设备和消毒液的公司,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并在国内申请了4个专利。他说,今后办企业,可多找这些老师商量,多了一个优质咨询平台。

    而更多的社招生有了专业技能傍身,职场之路走得更为宽广,同时也在默默地为宁波产业转型和发展助力。

    

    本版摄影

    蒋炜宁 邬静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