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自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解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细化,并重点强调了商业道德(3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中,该法律第二条已成为人民法院认定新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但在实践中,裁判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第二条规定特别是商业道德进行细化很有必要。 第二条规定是: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和经营者进行了定义。但何谓商业道德,法律未进一步明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商业道德是指商业活动中公认的道德规范,不过仍然显得笼统。 在司法实践中,“商业道德”一词频繁出现。假如某些司法人员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商业道德”的内涵和标准,不排除会影响司法公正。此次,对“商业道德”进行重点强调和细化,不仅有利于市场主体准确理解这个概念,更有助于每名司法人员在实践中科学判断某些行为是否遵守商业道德。 《解释》明确,特定商业领域普遍遵循和认可的行为规范,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商业道德”。这表明,商业道德有其特定标准,不能简单等同于日常道德标准。司法实践中,该如何判断经营者是否违反商业道德? 一方面,法院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行业规则或商业惯例、经营者主观状态、交易相对人选择意愿、对消费者权益、市场竞争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等因素。另一方面,可参考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自律组织制定的从业规范、技术规范、自律公约等。对照之下,是否违反商业道德不难判断。也就是说,判断是否违反商业道德,既要参考相关的多种因素,也要参考相关的规则。 明晰“商业道德”,既有利于保护没有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也能让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受到法律惩罚。这相当于让《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更接地气,使“商业道德”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有了具体判断标准,尽管这些标准没有量化且比较分散。 市场经济需要正当竞争,只有反不正当竞争,才能为正当竞争创造良好环境。此次司法解释明晰“商业道德”,对于市场正当竞争相当于一次漂亮的“助攻”。当然,在司法实践中,《解释》真正落地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