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群山环绕绿树掩映的和鸽村已好多天了,时至今日,仍在想着它。 我先想到了它的过去。 据《北仑地名志》记载,和鸽村原名“何夹岙”,其先民系明隆庆年间(1567-1572)从宁波西门外张家潭迁入。村内有二鼎庙,传说庙内菩萨姓何,村子又处狭窄之山岙,故名何夹岙。读志到这里,我的脑里便浮现出如下的情景—— 四百多年前,初春的一天,宁波西门外的一个村子里,几户张姓人家正愁眉苦脸:收成不好,田租又提高了,照这样下去,一年苦到头还不够交租,这一家老小如何养活?长吁短叹之中,有人灵光一闪:要不,我们到远处去看看?说不定有一处荒山僻野可容我们安身呢。既已走投无路,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第二天,各家的当家人相约着,带上一包冷饭,一起外出找活路了。 渡过甬江,四顾茫茫,不知路在何方。他们迎着初阳,只向东边走去。顺着官河边的纤路,穿过田畴间的阡陌,蜿蜒前行。快中午时,看到前面有一座山岭,顿时有了一点希望:岭那边莫非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可是过了岭,只见两边是山,中间还是田地和村庄。不死心的他们沿右边山脚继续向前,走啊走啊,眼看到了黄昏时分,估摸着已经走了百把里路,有人说,要不,我们走进山里面去看看吧。他们就沿着一条清清的溪流拐向右首山谷。谷越来越深,路越来越小,人烟也越来越稀少。走了十来里山路,天将黑时,他们进入了山谷深处,再也看不到炊烟、听不到狗吠了。他们在一个避风的坳地歇下来,点篝火,吃冷饭,小小心心过了一夜。天亮后,登上高处细细察看,只见这里松竹满山,郁郁葱葱,当即就决定把家往这里迁了! 搬来乱石垒墙,砍下杉树做梁,割来茅草当瓦,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有谁知晓?但不论多苦,张家人还是在这里站住脚跟了!荒山踩出小径,野坡开出新地,溪涧架上木桥,小院围上竹篱。老话说“靠山吃山”,凭借这取之不尽的森林资源,何夹岙的张家人,鸡犬桑麻,子孙繁衍,人丁越来越兴旺! 人丁越来越兴旺,并不意味着日子也越来越兴旺。这山山岙岙的,想丰衣足食谈何容易!虽说靠山吃山,但山里人也只是靠番薯干饭勉强填饱肚子。到岗头墩斫柴,去深涧边拗笋,坡地种几畦番薯萝卜,山中打几只野兔角麂……要想买一斤油盐两尺粗布,就得挑柴担、背毛竹,走崎岖小路出山岙,到清水桥装上船,再运到大碶头或柴桥街的集市上换成钱。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吹风淋雨,流汗洒血,几百年就这样过去了。 终于,同全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何夹岙也迎来了五星红旗。经历过长期的兵荒马乱,人们多么盼望能有永久的和平!1950年,画家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智利诗人聂鲁达称它为“和平鸽”。几年后,何夹岙成立高级社,热爱和平的张家人就按谐音把“何夹”改为“和鸽”。这一改,也许是好日子到来的预兆。半个多世纪来,岙里人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这就有了和鸽村的今天。 如今,和鸽岙的山林依然郁郁葱葱,一阵风吹来,绿涛滚滚。但今天的和鸽人不再以斫柴为生,满山的木材毛竹也不再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里是一色的新房子,造型千姿百态。光彩夺目的外墙,设计别致的阳台,宽敞舒适的院子,每一幢都像是度假别墅。在蓊蓊郁郁的树木花草簇拥下,房舍更透出勃勃生机。村里还有一片呈“U”字形的二层楼房,房前绿色场院中间一块大石头上镌有“民和怡园”四个大字。问村里人,原来这是村里的“老年房”,专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人居住。 年轻人多外出工作,住在村里的是悠闲自在的老年人。做盘扣、服装小饰品、虎头鞋、剪纸等工艺品的老人,以此消闲;一个排着课桌的房间,是“和鸽村老年学校”;老底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文化生活”的“岙里人”,现在有上老年大学的,有唱歌的,有演戏的,晚上还有许多人跳广场舞…… 鳞次栉比的房舍,是和鸽人的武陵桃源;郁郁葱葱的群山,是和鸽人的森林氧吧。难怪有人用“天堂”来形容这里呢。 我思绪飞扬,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和鸽村的明天——绿色的和鸽岙应该有大手笔来再次创业。 走上高处俯瞰,水库分开两翼,恰似展开双翅的和平鸽,我就想,能否干脆把这水库改称为“和鸽湖”呢?你看这边的二鼎庙和那边的八大坑各为一翼,周围满山的茂林修竹是它丰满的羽毛。就借毕加索的鸽子作湖标,把一个可以观赏、可以游玩、可以采摘、可以品尝的绿色“鸽子”呈献给天下人吧。 这里将是一个游览胜地,各地客人纷纷来此闻花香、听鸟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青山绿水原是自然天成,那就少一点人工雕琢,多留下天然姿色:本是曲曲折折的山道还是曲曲折折;本是卵石满地的溪涧仍旧卵石满地;想上山看“全副猪羊石”、看“大刀岩”,依然要十分费劲地攀登;得大雨后才能看到的大瀑布,仍只在大雨后才能看到。无论是香樟树、毛竹林还是灌木野花、野兔松鼠,凡是原来有的,一定不要让它消失;无论是塑料袋、快餐盒还是糖纸酒瓶、瓜皮果壳,凡是原来没有的,一定不要让它出现。 这里也是一个运动佳处。游客来此,可以登山,可以戏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上绿海林涛去感受“踏遍青山人未老”“无限风光在险峰”,下碧波清涟去领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由林、湖辐射到整个九峰山社区,一个个村庄可分别开辟出体验区、品尝区、购物区、餐饮区、下榻区。 去体验区,春天挖毛笋、采茶叶,秋天掏番薯、摘柿子,或到牧场喂鸵鸟、梅花鹿,或上作坊看茶叶烘焙、桂花加工、手工年糕制作;去品尝区,尝尝米馒头、灰汁团、番薯饼、年糕片、糯米浆板、沙炒倭豆、笋脯黄豆;去购物区,特产有茶叶、笋干、索面、蜂蜜、腌冬瓜、菜蕻干、白峰年糕、塔峙桂花、春晓金橘饼、大榭萝卜干,还有“塔峙大阿嫂”的各种美食,纪念品有九峰竹艺、微缩的竹制家具农具……苍翠的九峰山下、如镜的和鸽湖畔,自己的东西多得很呢。 当然,这绿树环抱中的湖边村落,更是餐饮歇宿的好去处。“莫笑农家腊酒浑”,山中餐饮有山珍特色,绝不与别处雷同:不妨蔬菜素食为主,多些瓜豆薯菇,未必生猛海鲜,更不要野味珍兽。至于在这参天树下、盈盈水边过夜,当然要有别于城中的彩灯歌舞、醉眼蒙眬。让游客或体会“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或领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春气暖时感受“虫声新透绿窗纱”,夏色浓时观看“碧天如水夜云轻”,秋意凉时尝试“卧看牵牛织女星”,冬雪白时欣赏“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森林为依托的和鸽湖,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景区,人人珍爱。到那时,每到假日,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说:“今天我们去和鸽湖。” 从一穷二白、叩石垦壤的何夹岙,到鳞次栉比、安居乐业的和鸽村,再到山水如画、游客如云的和鸽湖,我遐想联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