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港区夜景。(蒋晓东 摄) |
|
加快建设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是提升“港产城文”融合的有力举措之一。(蒋晓东 摄) |
记者 俞永均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宁波要加快“港产城文”融合发展,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 “这是对历届市委提出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际港口名城等目标举措的赓续传承、深化拓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的解释掷地有声。 关于“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宁波进行了哪些探索?又该如何继续深化?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港”“市”互促,四十余载探索路渐明 1979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从海防前哨到开放前沿,宁波开始把港口的开发建设融入全市发展的大盘子中,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 1980年召开的中共宁波市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提出“逐步把宁波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城市”,这是宁波“以港兴市”战略的萌芽。 1992年5月,宁波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思路,作为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的主线,指出“争取通过九十年代和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宁波港建设成为全国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的经济中心”。 宁波制定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中,“港”“市”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我市着力进行了港口建设和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以石化、能源、造纸、钢铁、修造船、汽配为代表的临港工业群,与港口发展相关的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代理、信息、口岸服务等产业迅速崛起,推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港口国际化发展。 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我市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2012年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成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乡环境好、社会和谐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 2017年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大力推进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 40多年来,宁波围绕“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等主线,坚持港、产、城联动,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港口发展之路。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首破12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3100万标准箱,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港口的大开发大建设,为提升我市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奠定了基础。如今,宁波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加速融合,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GDP规模稳居全国第12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全国城市十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城市第8位。宁波以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国1.3%的GDP;以全省9%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省19.9%的GDP。 融合不足,港口贡献度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港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特别是在疫情影响的这两年,“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对于全球物流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硬核”力量。 不过,对于港口城市宁波而言,如何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城市中的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仍是一个大课题。根据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宁波要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指经济社会发达,现代化水平和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较高,具有优良的港口资源和较高利用水平,港口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外向型经济和港口服务业发达并成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专家解释说。 “当前,港口对宁波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大概为8%。同样的数据,新加坡是13%、香港是20%、荷兰的鹿特丹港是40.5%。”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执行院长林承亮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港口主要是作为一种货物集散的通道,但是港口跟城市、产业、文化怎么相互融合,一直没有很好地进行破题。” 产业发展还不够高端。以毗临港口的北仑为例,虽然临港产业规模体量大,但是“集而不群”“链而不精”,龙头配置能力还不够强,产业链跨链协同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没有千亿级的航母型企业,低散乱污企业量大面广,环境、能耗的压力较大。 要素配置还不够高效。一方面,产出效率、投资强度密度、创新密度、容积率不高;另一方面,优质项目一地难求,资源配置效率是短板。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目前宁波每平方公里所产出的GDP为1.56亿元,这个地均产值在国内是较高的,但对比发达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比如,苏州每平方公里GDP产出是2.22亿元,北京为2.16亿元。宁波外资、外贸规模与港口的地位也不是太匹配。国际上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新加坡,其进出口贸易额约为地区GDP的3倍,宁波这一数值仅为0.82。 城市建设还不够高能。目前,宁波各港区所在地城市业态层次偏低、要素分散,内涵特质不明显,集疏运交通体系尚未形成,集卡车扰城、扰民现象未根本性改变,港、产、城的边界不清、矛盾相互交织。 “港产城文”,加快融合恰逢其时 “宁波的命运一直与港口的兴衰、国家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未来五年加快‘港产城文’融合发展恰逢其时。”专家指出,对于像宁波这样发展程度较高的港口城市,应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境负担低的先进制造业,从而应对全球产业链回迁,形成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互补的格局。同时,以港带产,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 首先,要推进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临港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石化、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产业等研发、制造,推动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推动临港石化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一体化油气全产业链,打造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次,要做好国际航运产业大文章。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表明,港口不能只是货物运输港,一定要依托港口发展航运贸易及相关衍生产业,把港口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宁波要加快发展综合性、多功能的航运贸易产业,做大大宗商品的期货和现货交易,聚集更多的贸易公司落户宁波,依靠航运贸易带动更多相关企业和机构汇聚宁波,从而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 第三,优化“港产城文”空间布局。要按照功能上相对集中、有机融合,空间上相对独立、有序分离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契机,重塑临港区域“港产城文”空间格局,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滨海空间。推动港口岸线和产业岸线的集中高效使用,合理布局一定生活岸线。拓展城市滨海生活空间,推动建设现代化滨海特色小城镇,打造“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示范区。谋划建设邮轮港口和游艇码头,推进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港口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四,要统筹规划区域港口发展和集疏运体系。港口的发展机会不仅来自城市本身,更来自广阔的经济腹地,城市和腹地对港口货源的贡献越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航班航线、船舶停靠量就越多,从而越能反哺城市经济。宁波应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高水平配置港口资源,建设功能完备、分工合理、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港口群。在此基础上,构建发达的集疏运体系和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港口与城市、腹地的交通与经济合作,不断拓展港口的辐射范围。 “今后五年,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都市化、市域一体化,促进‘港产城文’功能优化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市党代会报告如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