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峰 “无论是提案还是反映社情民意,都要接地气,在了解社会热点和百姓需求基础上,到一线去深入调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因为提案和发言总能直击热点,在每年的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励佩珍总被各家媒体轮番采访,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委员”。 “讲一口普通话的村干部,如何才能跟只会讲土话的村民真正谈心、交心?”2020年市两会上,励佩珍提交《破解村干部“断层”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引发委员热议和媒体关注。 励佩珍在工作中发现,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她特地到乡镇进行调研,发现背后的原因是“后继无人”。“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村干部”,在励佩珍看来,打造一支有锐气、有热情、有能力的队伍,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上,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励佩珍开出了破解村干部“断层”难题的“药方”:在现任村干部中“留”;在后备队伍中“提”;在党员和复退军人中“挑”;在致富能人中“挖”;在本村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在乡镇年轻干部中“派”。 2020年初,疫情袭来。励佩珍上报了数十条关于疫情防控的社情民意信息。在走访中,励佩珍敏锐地发现中小企业在金融信贷中面临金融扶持政策难以到位等困难。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助力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建议》,建议我市研究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扶持政策,促使信贷活水持续、顺畅、精准地流向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复工复产,获得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老百姓餐桌上的不少常见蔬菜都是洋种子长成的。”励佩珍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的种质资源同质化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励佩珍在去年市两会上建议,要打通“政策链”“攻关链”“产业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开展自研、自繁、自销,实现种业育繁一体化,为菜篮子安全输入“芯动力”。 虽然日常工作很繁忙,但励佩珍养成了随时积累素材的习惯,并随时翻阅、消化、完善、优化。她利用工作往返途中、午间休息和会议中场休息这些碎片时间琢磨问题、思考对策、梳理思路,再用空闲时间撰写。这个好习惯,让她总能“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让坚持成为一种理念,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成为一种常态,才算是不辜负时光。”励佩珍的这段话,是总结,是心得,更是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