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闹了一百多年的江北岸轮船码头


上海-宁波的船票。

停泊在宁波江北岸码头的“舟山”轮。

1900年前后的太古码头。(均为资料照片)

    

    

    

    

    舒云亮/文          

    一

    40岁以上的宁波人大都知道,现在的老外滩江边曾经是热闹的轮船码头,可以由此乘坐轮船去上海和浙江沿海各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甬江边开始设立洋行、修筑马路和建造码头仓库。在此之前,上海已经于1843年11月17日开埠,而且开发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吸引了宁波许多商人去那里发展,还有更多的宁波城乡年轻人去那里当学徒学生意。甬沪两地的人员来往陡然增加,当然,那时候他们出行是搭乘帆船的。

    1862年,美商旗昌洋行的“舟山”号轮船从上海出发靠泊宁波外滩码头。宁波与上海之间的甬申线海运进入了快速、安全和乘坐舒适的轮船时代。

    紧接着,英国太古洋行也开始在外滩修筑码头,加入甬申航线的轮船客货运输,其主力客船是“北京”和“新北京”轮,因此太古码头也叫“北京码头”。1874年,官办民营的轮船招商局在太古码头北侧修建了招商码头,参与甬申线的营运,并在1877年收购了经营管理不善的旗昌轮船公司。

    1908年,民营的宁绍轮船公司成立后,即在太古码头南侧修建了宁绍码头,先后投入“宁绍”“甬兴”和“新宁绍”轮,也加入甬申线旅客运输的竞争。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北岸的甬江外滩由北往南,从白沙到新江桥,密密麻麻排满了码头,主营客运,兼顾货运。太古、招商和宁绍是三家主力船公司,也是客流量最大的甬申线的主要承运人。其他船公司也在外滩修建了各自的码头,如永宁、宁兴、宝华、宁海和永川等,经营宁波城区至镇海、舟山各地、石浦、海门和温州等港口的客货运输。江北岸轮船码头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抗战胜利后,轮船招商局接管了日本人留下的几艘客货轮船,分别更名为“江亚”“江静”“江宁”和“江泰”等,雄心勃勃地想在甬申线客运中重振雄风。1946年,“江亚”和“江静”轮在上海和宁波实行两地对开。

    “江亚”轮于1946年5月首航抵达宁波时,甬上各界人士前往江北岸码头欢迎并合影留念,风光无限。但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1948年12月3日夜晚,“江亚”轮驶出吴淞口后不久在里铜沙水域爆炸沉没,罹难者2300人左右,大多是宁波城乡的旅客。这是震惊甬沪两地的特大海难事件,其惨烈程度和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如今摆放在庆安会馆内的“江亚”轮船舵盘,似乎在提醒人们当年发生过的灾难。

    1949年春天,“江静”轮去了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轮船招商局先后安排“江宁”和“江平”接替“江亚”和“江静”轮,继续甬申线的客运业务。

    二

    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岸轮船码头由宁波港务局经营管理。宁波港在这里成立了装卸作业区和客运站,原来船公司的专用码头成了公用码头,名字也分别改为车站路码头、扬善路码头和二横街码头等。宁波与省内沿海和舟山各地的海上客运由省市地方船公司承担。太古轮船公司退出了中国航运市场,宁绍轮船公司转向长江内河航运。轮船招商局经重组后更名为上海海运管理局,甬申线的海上客运业务由其独家经营,改变了原先的多家竞争局面。在这条航线上,海运局安排两艘客轮对开,每天傍晚分别由上海和宁波开航。“民主三号”是航线上的固定客轮,与之搭班的是“民主十四号”“民主十八号”或“民主十九号”等海轮。

    宁波人喜欢把“民主三号”叫作“民三轮船”。这艘客船也发生过海难事故。1955年4月16日下午4点,“民三轮船”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开航驶向宁波。夜里海上起了雾,第二天凌晨3点,客轮在镇海口外不慎触礁,海水汹涌灌入舱内。但经船上军民合力自救和过往船只以及驻宁波部队“英雄37”号舰艇的奋力救助,船上1308名旅客和船员全部获救,创造了中国海难史上的救援奇迹。后来“民三轮船”被打捞上来,经全面整修后,继续参与甬申线的旅客运输。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有一天人们发现抵达江北岸轮船码头的“民主三号”变成了“工农兵3”。“民主十八号”和“民主十九号”也相应地改为“工农兵18”和“工农兵19”。但甬申线客轮不管怎么改名,在宁波人的眼里,都是“上海轮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北岸轮船码头很是热闹。车站路码头停泊的是上海轮船,扬善路码头则停靠了甬温线的本地客船“浙江604”或甬定线的“浙江601”轮。由于船多码头少,许多船只停靠在其他船舶的外面。最热闹的当然是上海轮船码头,早上每当客轮汽笛鸣响,江北岸的居民就知道上海轮船靠码头了。客运站候船室里满是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等待上船的旅客,售票处内外挤满了排队买票和等待退票的人,还有“黄牛”在附近徘徊搭讪。轮船到港放客的时候,码头的车站路出口处人如潮涌。

    1980年前后,宏伟壮观的宁波港客运站大楼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百年来江北岸轮船码头客运设施简陋和破旧的面貌。那个时候,在甬申线上跑了近30年的超龄客船“工农兵3”退出了营运,“工农兵18”和“工农兵19”又改名了,这次改成了“庆新”和“贺新”。上海海运管理局还相继在这条航线上安排“繁新”和“荣新”等新船轮流停靠宁波。

    1985年,上海海运局在甬申线增加两艘海船,这样宁波、上海两地每天都有两班客轮开航。后来宁波海运公司的“天封”轮也投入甬申线客运。上海轮船一票难求的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

    此后几年是江北岸轮船码头的高光时刻。根据上海海运管理局统计,1991年甬申线旅客运输量为155万人次,是峰值的年份。

    三

    1998年底,随着沪杭甬高速公路的通车,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甬沪旅客运输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的海运因为速度慢和易受天气影响,竞争不过陆运和空运,开始走下坡路。

    宁波到省内沿海港口的航线,因公路的完善和升级,已经陆续停运或转移去了镇海和北仑,江北岸轮船码头的沿海客运航线结束了。

    甬申线旅客的轮船运输从1862年开始,到1991年的旅客吞吐量高峰,用了差不多130年,但从衰退到结束只是短短的10年时间,感觉像是登山时的缓慢上坡和急剧下坠。

    在上海海运管理局的客轮全部退出后,宁波海运公司“天封”轮的最后一个航次,计划于2001年6月24日运载330多名旅客从上海驶往宁波。但由于天气原因,客船未能如期起航,结果让旅客作了退票处理。后来“天封”轮带着遗憾孤独地空载驶回宁波。持续了140年的甬申线海轮客运业务,从此完成历史使命,在江北岸轮船码头悄然落下帷幕。

    2001年宁波市政府启动老外滩改造计划,逐步拆除码头和仓库,改建成历史文化街区。昔日的客运大楼改成了宁波美术馆,于2005年10月对外开放。

    如今来美术馆参观和来外滩江边游览的人不一定知道,这里曾经是繁华了100多年的轮船码头,这里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汽笛长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