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认识“六大变革”的价值意蕴和内在逻辑

东部新城金融中心水街(李磊明 摄)

    

    

    钟春洋

    

    观点提示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系统性思维塑造变革,以创造性张力推动变革,加快推进功能布局变革、发展动能变革、要素配置变革、城乡品质变革、治理模式变革和干部能力变革。推进“六大变革”,是立足时代前沿对宁波发展重大问题作出的准确预判,是针对优势和短板对宁波工作总体布局作出的系统谋划,是基于历史与实践的逻辑对宁波发展合理因子作出的科学提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必由之路。

    

    推进“六大变革”的价值意蕴

    

    

    1、推进“六大变革”是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实质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要求宁波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勉励宁波要与杭州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宁波区位、港口、开放、制造业优势突出,理应为全国全省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推进“六大变革”,对接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突出引领性、牵动性、突破性工作和关键性指标,进一步拉高标杆,是对宁波未来的发展路径、目标任务的优化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指标、民生服务水平、生态文明程度、民众幸福指数等不断攀升,推动宁波发展在省内、全国走在前列,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新篇章。

    2、推进“六大变革”是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其目的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宁波放大特色优势、设立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做强核心功能、加快宁波都市圈建设,要求宁波突出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努力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列。推进“六大变革”,是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面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新经验、提供新范例。

    3、推进“六大变革”是全面展现共同富裕美好图景的重要实践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就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作出了全面部署。推进“六大变革”,包括功能布局、发展动能、要素配置、城乡品质、治理模式和干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变革内容与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衡量标准和内涵,即“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要求是高度契合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4、推进“六大变革”是打造“六个之都”的强劲动力

    打造“六个之都”,是市委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宁波未来五年发展的科学擘画。“六个之都”涵盖了产业、开放、滨海、文明、共富和善治等方面内容,也对城市发展提出了质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硬核力量、极核功能、滨海形态、优良生态、文明典范、国际风范的大都市特征。“六大变革”从功能布局、发展动能、要素配置、城乡品质、治理模式和干部能力等方面着手,既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重点,又正视自身不足,创新思路,对宁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实质性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引性和现实操作性,是打造“六个之都”的强大驱动。

    

    “六大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

    

    

    推进“六大变革”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提出来的发展思想,既是方向性的目标指引,又是打造“六个之都”的实践路径。“六大变革”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各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功能布局变革是基础和前提

    逐步增强宁波对全省和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经济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推进功能布局变革是基础和前提。由于市域各级各类建设主体多元,在要素保障方面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导致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困难,阻碍了全市一盘棋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都市化、市域一体化,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刷新宁波区域发展格局,突破城市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充分发挥了战略区位优势,顺应速度经济和流量经济发展趋势。在一体发展格局下,促进“港产城文”功能优化配置,传承和发扬宁波都市区悠久历史文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滨海空间。适应产业发展方向和重构空间治理新格局,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基础,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周边区块的整治改造,重塑整个片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形态、环境面貌,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新格局。

    2、发展动能变革是动力和根本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当前,宁波对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普遍共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成功获批,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甬江实验室组建也加快推进。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宁波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不强,数字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这些短板对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港口最大资源和开放最大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创新引领、智能高效、辐射力强的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长效机制和研用一体化机制,促进多方协同合作。实施企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数智化技术在企业全业务链、全生产链应用。

    3、要素配置变革是关键和主线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速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前宁波产业结构偏重型化、偏传统,要素资源市级统筹能力还不强,社会资本进入市场还有诸多隐形壁垒,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尚不健全等。要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新政,规范细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边界和范围。依法依规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完善差别化的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配置机制,推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市场、资源、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等高端要素循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建立“全要素精准直达最优项目”机制,在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促进要素资源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4、城乡品质变革是目标和途径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体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热切,希望拥有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优良的社会秩序、更优质的民生服务、更和谐的人文氛围。宁波依山拥江揽湖滨海,依托其优良的港口资源条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接壤上海、濒临杭州湾的独特区位优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宁波的城市功能、城乡品质与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奋斗目标相比,缺少彰显“宁波气派、港城气质”的地标。要发掘宁波山水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生态+、魅力+、服务+”等策略,对城乡风貌进行系统性重塑,建设一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和县域风貌样板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不仅要美化形态,还要注重丰富内涵。围绕便民利民,优化公共设施布局,加快补齐教育、医疗、文体、康养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

    5、治理模式变革是方向和要求

    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整体智治,是政府治理的自我革命和公共管理创新。要借力数字化改革,发挥大数据、云平台、智能设备等作用,实现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使整体智治更加高效。推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深度互联,探索建立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共商共享共建交流机制,高水平协同打造区域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探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功能,加快建立以“大数据+智能化+网格化”为主体的基层整体智治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方位的智慧化治理。

    6、干部能力变革是保障和支撑

    干部能力是否跟得上,关系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全局。与以往相比,新时代对干部的标准要求更高、更严,干部的任务更重、竞争更激烈,但是一些干部冲劲不足,存在自满心态、厌战心态、卸责心态和过关心态等情况。要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炼就政治慧眼,强化干部政治历练,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完善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闭环机制,实行“晾晒比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确保能力水平与时代相适应、与岗位职责相匹配。

    

    推进“六大变革”应把握的关键要素

    

    

    1、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变革

    人民群众对宁波发展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推进“六大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智于民、问效于民,努力使推进“六大变革”过程成为服务民生、发展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聚焦短板弱项,强化精准施策,以强有力的行动自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2、要以系统性思维塑造变革

    “六大变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会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重视“六大变革”的内在关联,是要有系统性变革、整体性重塑的意识,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推动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注重问题系统集成,从法律法规突破、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供给、业务流程重塑等方面寻找变革的突破口。注重政策系统集成,推动流程再造、业务重组、制度重塑,形成可量化、易操作和能落地的改革举措。

    3、要以创造性张力推动变革

    在宁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推进“六大变革”,很多是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唯有始终保持创造性张力,不沉湎于过往,不困囿于常规,着力推进系统性变革,方能回答时代之问、担当窗口之责、引领发展之变、开创风气之先。要勇于用创新的理念革故鼎新,敢于用创新的方法攻坚克难,善于用创新的制度提升效能。要正确处理好实事求是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循序渐进与大刀阔斧的关系、基层探索与问计于民的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创新步伐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相统一。

    4、要以强化制度优势助力变革

    数字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重大集成创新的硬核改革,是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动重大改革的生动实践。针对原来不适合的规则和制度,要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撬动作用,谋划实施更多集成性、综合性的重大改革,破解“六大变革”推进中碰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对“六大变革”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和资源进行攻坚,形成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作者为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