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瑜宇 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202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6997.2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七,占GDP比重的47.9%。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1位和第3位。成绩固然可喜,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加速融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龙舟竞渡,奋楫者先。”宁波要保持制造业上的城市竞争优势,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塑造新优势,提升数字化水平,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扛起宁波担当,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核心关键。从发展历程看,创新是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跑,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才能生产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军。从我市实际出发,企业通过发挥制造业集群和供应链整合优势,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良创新,加快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 在技术引进效应消失的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要加强自主研发。一是引导研究机构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合作,促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二是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在研发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补助,降低其风险,鼓励其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渠道,引导其专注行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实现从中小创业型到科技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的升级。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通过与产业链各部分合作的商业模式,将技术输送到全产业链,利用龙头企业的平台作用孵化带动技术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维权效率和侵权成本,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二、产业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能级 推动产业融合是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有效路径。从发展趋势看,制造业与信息化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制造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是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路径。 一是要持续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产业的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5G、边缘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与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应用,从生产制造数字化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营销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二是要持续推动制造业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实施制造业低碳转型行动,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工艺革新;推动制造业从资源消耗型重化工业向低能耗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三是要持续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服务功能,从以提供商品为主转向提供价值服务为主,在商品上附加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三、教育支撑产业转型,为智造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保障。从调研情况看,我市专业化、实战型的技能人才仍然短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使其成为制造业的扛鼎之腕,为产业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一方面要持续做好本地职业院校的建设,以本地产业链、产学研融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等为导向,引导并支持职业院校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特色专业。持续推动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尤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加深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持续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支持方式,如实施人才投资促进税制,对企业的培训活动采取减免税收措施,发展企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满足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 四、精神涵养产业转型,为智造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激发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源泉。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是资源的最终配置者,创新的发动者、应用者和推广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一方面要创造适合激励、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营造尊崇创业创新社会环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工匠精神是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以消费者至上为宗旨,注重细节,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生产经营理念,以及对产品质量严谨不懈的追求行为,其满足的是国内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个性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我们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涵养我们的时代气质;要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平衡好质量与成本、效率的关系,完善质量认证和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转入产业链中附加值含量较高的环节,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