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和“聪明”

    

    

    汪金友 

    

    你知道吗,“清明节”也叫“聪明节”。

    为什么呢?《中华节令风俗文化》一书解释说,因为“清明”和“聪明”谐音,所以有些人便把“清明节”说成“聪明节”。但我觉得,这事应该与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有关。

    在晋文公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不惧生死,鼎力相助,甚至“割肉奉君尽丹心”。而在晋文公重登皇位、论功封赏时,却唯独把介子推忘了。

    所以介子推宁可搭上自己和老母的性命,也“柳下作鬼终不见”。没办法,晋文公只能通过在清明节“吃寒食”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痛悔和遗憾。

    《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到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清明。”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也讲:“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

    “清”代表着纯洁和安静,“明”含义为光亮和清楚。所以自然界的“清明”,预示着天清似水,地明如镜,春意盎然,气象万千。而政治语境中的“清明”,则象征着条理、法度、透明和公正。

    “清明节”告诉我们,为政一定要清明。

    清廉,是做人的本分;公正,是治国的基础。无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都不能像晋文公那样,功过混淆,是非不清。提拔谁,奖励谁,表扬谁,都要依据事实和法度而定。很多时候,一件事办不好,就可能伤害一群人,给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阻力。

    “清明节”告诉我们,处世一定要报恩。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仅给对方带来欣慰,也是感恩者在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施恩才能知恩,报恩才能重恩。不懂得感恩甚至忘恩的人,往往是私心较重或品质低下的人。在哪条路上,都不会走远。

    “清明节”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孝顺。

    有一句古语,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等儿女羽翼丰满,想到要孝敬父母的时候,他们却不在了。所以每一次扫墓,都是对孝心的洗涤和升华。活时不孝,死后哭天,让别人耻笑,也令自己蒙羞。聪明的办法,就是趁老人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尽一点孝道。

    “清明节”告诉我们,人生一定要创新。

    有一年清明节时,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写了一首新词《望江南·超然台作》。其中的名句,就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奋斗就有希望,创造就有未来。趁着年轻,总要想点什么,做点什么。即便是“怀才不遇”,即便是“施恩无报”,即便是“百事不顺”,即便是“一事未成”,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抱怨天气的人会心灰意冷,抱怨别人的人会身陷困境。

    当你感觉烦恼和不顺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走路的方法是否科学。首先让自己聪明,才能创造清明的环境;首先改造自己,才能改造外部的世界。“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春是希望,春是开始,春是大自然提供给每个人的一次均等的机会。但春色也无情,稍有放松,就会流逝而去。

    所以,我们要借“清明节”的契机,让自己更加“聪明”起来,打造一个“清明”的自我,创造一个“清明”的社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