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山、马渚、车厩、跸驻……

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名

相传僧慧达于鄮山乌石岙得佛祖舍利塔,遂结茅供奉,其地后俗称“古育王”。此为古育王遗址一景。
现阿育王寺古树参天,楼阁众多。此为寺门前一景(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徐雪英 

    

    和许多地方一样,宁波民间也流传着不少关于古代皇家王族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有的还和地方称谓发生交缠,形成一些气派的王族类地名。这些地名多数隐藏在宁波城邑的边缘角落,在让人好奇的同时,也使那些看似寻常的江南聚落有了不寻常的历史渊源。

    舜帝与禹帝

    有人说,余姚是宁波历史课代表,其不但历史悠久,还人杰地灵,为姚江学派发祥之地。关于“余姚”地名由来,说法多样。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源于舜帝。《竹书纪年》曰:“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至于姚墟确切位置,却一直未有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在浙江余姚或上虞。余姚兰江街道现有冯村,旧名诸冯,传为舜帝故里。唐《元和·郡县志》卷二云:“虞舜出生,历代都邑考诸冯人,今浙江越州余姚县,则直以冯村为古墟矣。”清代黄宗羲也持类似观点。他在《孟子师说》中云:“今余姚、上虞两县,皆以舜得名。其水之经余姚者曰姚江,亦曰舜江。”

    持同样观点的当代宁波学者甚至推测:河姆渡遗址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姚墟。因为遗址出土的干栏式房子、木构水井等,与《竹书纪年》描绘的“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全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的上古生活场景十分相似。

    余姚低塘还有历山,以村内原历山而名。传古时历山北为钱塘江海涂,周边渔民下海捕捞时,常在此山晒网。晒网本地俗称沥网,故得名沥网山,后简称历山。传舜帝还是平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光绪《余姚县志》引《康熙志》云:“历山,在县北四十里,有象田、舜井、石床诸迹。山阳石壁镌‘耕隐’二字。有石嵌空横覆如床,可坐数人,相传为帝舜耕时避雨处。”新中国成立后,余姚在历山大规模开采石材。上世纪70年代时,山体基本被挖空,旧址后建起居民小区,取名舜韵华庭。

    海曙高桥镇岐湖有三过,村民主姓王,清时从定海迁入。村旁建有禹王庙,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把村落取名为“三过”。宁波古属会稽,文献记载,会稽是大禹生前重要的活动之地,也是他最后安葬之地。因此在绍兴、宁波等古会稽之地,和大禹相关的地名和文化纪念物非常丰富。

    白云街道丽雅社区境内曾有大禹王庙,亦称夏禹王庙,传祀大禹和其夫人。大禹在会稽治水时,其夫人曾来鄞西视察水利。后人感禹王夫妻恩德,故建庙奉祀。“夏禹王庙”后被讹化成“谢女王庙”。1996年,因房地产开发,庙宇拆毁。现流经白云、安泰社区附近的庙前河、庙后河等皆缘此庙而名。

    秦始皇与勾践

    余姚西部有马渚镇,以马渚村而名。马渚古为多水渚地。传秦始皇巡游东至大越时,始皇扈从远到马渚,屯兵渚山之上,饮马于潭。现境内尚有饮马潭、饮马桥等遗迹留存。

    慈溪横河有埋马,传秦始皇东巡观海,曾埋死马于此。也传因宋高宗得马化石而成。1986年版《慈溪县地名志》对这两种传说评价云:“皆因山石像马而附会。”

    余姚河姆渡镇还有车厩山、车厩村,地处四明山麓姚江南岸,古为会稽、明州交通要道与军事要冲。光绪《慈溪县志》引《会稽记》云:“越王勾践于此置厩,停车秣马,遗迹犹存,故名车厩。”车厩山上还有柴基坪,旧称寨基坪,传为越王屯兵之处,当地人称“越王练兵台”。又三里许,有巨石似槽般卧伏于路侧,当地人俗称“越王马槽”。

    阿育王与其他

    奉化溪口镇有跸驻,地处青山叠出、溪流蜿蜒之地。传五代时,有位姓陈的殿中丞隐居于此,吴越王钱镠还亲往探望。因在此休息小住,故名跸驻。村中原有钱王祠,后改庙。

    奉化西坞镇有王府,别名王虎头。传北宋时已建村。因村旁有三池,始称王浦。南宋时,族中有人任宋高宗太子侍读,获高宗赐建府第,遂改“浦”为“府”。

    王府附近还有李师,村民主姓李。传其先祖也曾为南宋理宗太子的侍读学士,致仕后在村西造石桥一座。后太子即位,赐桥名为李师桥,村以桥名。光绪《奉化县志》记:“李师桥相传为宋学士李龙飞建。”当地人习惯称李家师桥村。

    象山石浦有宋皇城,地处天封塔山南麓。明嘉靖《象山县志》记:南宋末,人见海边浮尸,有着绣龙黄袍者,疑为在崖山跳海而亡的宋少帝赵昺,遂葬于天封塔山下,围以墙,名“宋皇城”,村因此名。1933年,著名电影导演蔡楚生、人民音乐家聂耳等来石浦拍摄电影《渔家女》,作为外景的皇城沙滩也因邻近宋皇城村而名。

    宁海前童镇有梁皇村。光绪《宁海县志》记,梁太清末年(549年)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王子避地于此,故名。岔路镇则有王爱山,岭头陈《陈氏宗谱》记:公元589年,南朝陈灭于隋,陈后主之子胤“遁于赤城而至金竹岭头,望见前有耸峙峰峦,地若眠牛,山水秀丽,林木荫翳,堪为爱居之所,遂家焉。时人因名其曰王爱山”。

    鄞州东部有阿育王寺,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相传僧慧达于鄮山乌石岙得佛祖舍利塔,遂结茅供奉,其地后俗称“古育王”。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移至现址。南朝梁武帝时,赐额“阿育王寺”。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寺内古树参天,楼阁众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