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接地气的画展


▲《松针小鸟》
(陈林干 绘)

▶《寒秋落叶多霜枝》
(陈林干 绘)

    

    

    楼世宇

    

    朱自清先生曾说:“连江南的农民身上,都是带有文艺的烟水气的。”这股烟水气,我曾经在宁海切切实实地感受了一回。

    1991年8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大概工作一个月后,所里要我出差去一趟宁海县文管会。临行前,所长对我说,明天宁海有当地画家柴时道先生的中国画展,你不妨去看一下。

    我听了,心里很是窃喜。因为当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潘天寿先生的文章,如果能亲身领略一下大师故里的书画气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

    那天下午,我到了宁海。在县文管会对接完工作,已是下班时分。文管会的陈林干先生招待我用工作餐。席间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原来是我的学长。第二天柴时道先生的画展,宁海县文管会是主办方之一,陈林干先生也告诉了我一些关于柴先生的旧事,说宁海如今活跃着的一批中青年画家,几乎都是柴先生的学生。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画展现场。此时,展厅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早早赶来的参观者中,多数竟是脸色黝黑、戴着草帽、一身布衣的村民,这着实令我大吃一惊。毕竟那时候我已经历过很多次画展,观众中要么是儒雅斯文的学者文人,要么是卓尔不群的艺术工作者,而眼前这个画展的看客,居然是一些仿佛看完展览立刻就要下地干活的农民。我不禁暗想,他们看得懂中国画吗?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捧来一本速写本,请来宾们签到。这些村民倒也当仁不让,依次上前,提起毛笔,沾上墨汁,悬腕挥毫,那笔走龙蛇的模样,一看就是“练家子”。那些落款中,隶楷行草,各种字体兼备。我顿时被这一幕震撼到了,恍然间明白,这才是书画之乡,这才是潘天寿的故里,这才是孕育了应野平、潘飞仑、杨象宪的地方!

    今年3月14日是潘天寿先生125周年诞辰,宁海隆重举行了“翰墨风骨”潘天寿文化周活动。除了在县文保所二楼潘天寿书画陈列馆展出潘先生的34幅中国画真迹以外,文化周还有一项子活动,就是在童衍方艺术馆同步举行宁海书画名家作品展,首期展出的是陈林干的中国画和朱贤东的书法作品。当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不禁为陈林干先生笔耕不辍的精神深深折服。三十多年前,宁海书画界有三位年富力强的中坚人物,分别是吴昌卿、朱开益和陈林干先生,他们开创了宁海书画的一方天地,如今吴昌卿先生已经作古,朱开益先生年事已高,而陈林干先生仍在不懈地坚持着对国画梦想的追逐。

    不由想起鲁迅的那篇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文中说到宁海人柔石时,鲁迅先生用到了“台州式的硬气”一词。我想,陈林干先生的执着,所体现的何尝不是这股“硬气”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