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鲜店里,阙瞒秀正忙碌着。(苟雯 摄) |
记者 苟雯 见习记者 李芮 16日上午10点,鄞州堇山西路上少有行人。在这条路上的都市森林小区旁边有一排商铺,M6生鲜店就在其中。 如往常一般,老主顾董阿姨来到店里,准备取走自己之前团购的物品。路过水产区,她又挑了3只“活蹦乱跳”的小白蟹。 店长阙瞒秀忙着称重、打包,又回头招呼店员:“小王,门口得站个人,提醒大家扫场所码。” 因为疫情的缘故,线上线下买菜的人比平日多了些,阙瞒秀就提前两个多小时来上班。“最近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补四五趟货,卖完了马上就去调货,一两个小时后货架就又填满了。”她说。 在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生鲜店里,阙瞒秀不仅对每样货物熟稔于心,对许多回头客的口味和喜好也心中有数。来这里买菜的人,都十分熟悉她爽朗的笑声。 “这位店长,我们早就认识了。她做事干练利索,经常根据我的买菜习惯给予推荐。而且店里的防疫措施也做得比较好,相比于线上买菜,我更喜欢到店里挑选。”住在附近的王女士说。 顾客一拨拨地来,而阙瞒秀需要忙活的并不止于此。她的微信群里,还有着400多人,不论是需要她留一包雪菜下班后来拿,还是需要送菜到小区门口,都得一一安排妥当。 2020年,这个微信群在疫情中“诞生”,名字和别的团购群、社区群不同,这里叫“管家客厅”,让这家开在社区旁的生鲜店和顾客离得更近。 “之前有一位老顾客,骨折了在家里休养,住的地方离我们店有几公里路,我就特意去送了一趟,没有收配送费。”她说,是顾客也是近邻。 这样做生意,日久天长积攒出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在其他地方买菜可能会货比三家细心挑选,而在这里,客人买菜变成了一句话的事。有人上班忙,没时间赶着去早市采购,就在“管家客厅”群里说一声。下班时来取的都是阙瞒秀他们早已经挑选好的新鲜蔬果。 疫情之下,担心店里的生意受到影响是自然的,但是阙瞒秀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下午4点刚过,店里又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只见她熟练地穿梭在收银台、蔬菜区和水产区之间。此时,她站着工作已有4个多小时了。“晚上7点过后人少了,有时间坐着统计、排班,一天中基本上有8个小时需要站着。”她说。 这位老家在江西的店长2002年就来到了宁波。10年间,她从理货员做起,一步步,到如今成为店里和周边社区的“管家”。“每天我看着店里的货卖完了,心里真的很开心。”她说。 对每一位“满载而归”的顾客来说,这份开心也随着购物袋“溜”进了自家的厨房——从店里取回来的年糕被塞进满满当当的冰箱,足够吃上几天;董阿姨买的3只白蟹从蒸锅端上餐桌,一家人开始享用晚餐。 时间接近晚上8点,下班前的阙瞒秀正在清点余货,打扫卫生。明天,她还是会提前出现在这里,把新运来的生鲜货品摆上架,在“管家客厅”里介绍上架的新品类……在这个离社区如此近的生鲜店里,不变的,是她爽朗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