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拙政园遇老者

    

    

    

    

    去年暑假,工会组织旅游苏州。那天午后,我与旅伴芬一起去逛拙政园。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我在课堂上教过多次,此番实地游览,我想跳出审美成见,切身感受一下拙政园。芬大学时选修苏州园林课程,也许想重温青葱时光。由此,我们没请导游,没租讲解机,并肩漫步。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经典之作,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不知不觉,芬与我走到了“小飞虹”景点。这时,一位衣着整洁的老者走了过来,跟芬说:小姑娘,为啥小飞虹这里没有水生植物呢?老者自问自答:“小飞虹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碧波中,构成虚实相映的圆形,倘若种上水生植物,这处胜景就没了啊。”

    老者跟画家吴冠中长得几分神似,我们对他产生了莫名好感。芬3年前就已成家,还没有孩子,穿着背带裤,小姑娘这个称谓想必也是芬喜欢的吧。老者自来熟,径直带我们来到见山楼。他建议芬站到见山楼北边一块突出的石头上,拍照留念,说那石头好似一条龙的龙头,弯弯曲曲的回廊就是龙身。芬这两年一直在努力考编制,人生正处于腾飞的风口,一听这话立马跑去站到这块吉祥的石头上了。

    这位老者,究竟是做什么的呢?我按捺不住好奇,直接询问了:“师傅,您退休了吗?是不是做学术研究的啊?”没想到老者非常不耐烦,直接把一句话扔了过来:“我是在公安局工作的,专门查户口。”我不响了。长者为大嘛,我尊重他也是应该的。幸亏他的气生得快,消得也迅疾。瞬间,他又接上了原先的话头:“拙政园的第一任主人是归隐的王献臣,设计者是文徵明。龙的匠心设计,可能也是文徵明给予王献臣‘潜龙腾渊,一飞冲天”的祝福。”

    有关王献臣逸事,我是知道一些的。明孝宗弘治六年,苏州吴县人王献臣登榜进士,想必也是意气风发想以济世之才做惊天之事的才俊,可惜英才未能遇明主,他摊到了历史上因修造豹房出名的明武宗朱厚照。这也决定了王献臣在仕途上无法大有作为,他屡次遭遇东厂太监的打压。

    王献臣曾任七品巡查御史。御史是言官,明太祖朱元璋给了他们监察和弹劾一品二品大员的权力。在朝堂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言官是被重金收买的对象。王献臣正七品每年俸禄45两银子,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拙政园的一个角。可历史事实是王献臣修了拙政园,而且修得低调奢华精致。

    老者由此谈到了隐逸文化:“苏州不是皇城根,山是假山;水也没有大江大河气象,只是微澜的小池沼,王者情怀的人不会喜欢这里。”他如数家珍地列举哪些名人曾来过此地,然后又决然说哪些人不可能来,江南小安格局与大展宏图范儿不合拍。

    芬或许想到了自己历年考编的宏愿,问老者:“王献臣住拙政园甘心吗?”

    “怎么会甘心呢?归隐是做样子给皇帝看的。学而优则仕,当官是知识分子的追求。‘隐’乃韬光养晦,是等待圣恩加身。”

    隐逸文化的氛围弥漫在拙政园每个角落,比如远香堂,建于原若墅堂旧址,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清澈,荷叶田田,清香远送。“远香堂”堂名语出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赞美莲花般高洁的君子。作者在此篇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拙政园东部名“归田园居”,出自陶渊明《归田园居》的描绘,可鉴后任园主王心一闲适的情致。这些景区的设立,可见园主人追求摆脱外物奴役,返璞归真,在虚幻中满足,在自然宣泄中平息情绪的境界。

    老者不简单,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师傅那么有学问,退休前究竟是做啥的?”

    老者吴侬软语:“我曾是园里花木工,住拙政园旁边,不用买票,天天来。”

    老者的话我是信的。拙政园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甚至鹅卵石,他信口就能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一辈子在唯美的江南私家园林徜徉,花木工原来也可以如此有文化。感叹之余,发现芬扬了扬手机给我做手势,我一看手机微信留言,明白了。老者口干舌燥忙活了这么久,我们应该“有所表示”。

    这时老者也发声了:“给你们讲了那么多,都耽误我抽烟了。这个你们要给我补上。”

    理所应当。芬和我一起立马扫描老者微信收费二维码,付了一点点谢意。其实老者执着纸扇的手指不黄,牙齿不黑,讲解时闻不到一丝烟味。他这样提出费用,也是江南隐逸文化的婉约表达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