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也是美好的公益慈善之城。近年来,宁波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在被誉为“城市爱心GDP”的“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测评中,宁波三次蝉联“七星级慈善城市”。长篇报告文学《万家灯火》(徐鲁、杨雅静合著)正是通过记录一个个动人的慈善公益故事,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乐善好施的宁波市民群像,绘制了一幅爱心城市全景图卷。 正如书名的譬喻,宁波市民的爱心,汇聚成繁星点点的人间星河,汇聚成光辉熠熠的万家灯火,不仅照亮了东海之滨的宁波,也传递到远方,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希望。“毛衣奶奶”和“棉鞋奶奶”们穿针引线,将温暖送到边陲山区,仿佛欧洲古老童话中会纺织“玫瑰云”的老祖母,她们编织出最绚丽的宁波颜色。“钢琴奶奶”捐赠钢琴,在城市公共空间里,有人会停下来,让指尖跳荡出最动听的宁波奏鸣曲。宁波人家有芳邻,外地人在宁波也总能感受到“他乡即吾乡”的温暖。身患绝症的年轻教师罗南英从青海到宁波求医,想到自己天真懵懂却将永失母爱的儿子,写下了13封信留给他。她的“亲子家书”以《让母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在宁波报纸上刊登后,引来潮水般的爱心相助。数不清的宁波人用真情书写一个个动人的真实故事。正如那位连续22年捐款累积逾千万元的好心人的留言——“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原本就是生活伦理,就是众生所愿。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汇聚在一起,就是这座城市的名字所寄寓的——“海定波宁”。作者笔墨从容,在情感的流动中写人记事,将平凡的人与事统摄于朴素的情与理之中,顺其自然地记录来自生活本身的美好,形成了纯净清朗又沉实丰盈的纪实美学。 《万家灯火》的题材决定了它不是围绕焦点人物、事件去集中挖掘和记述。作品没有陷入一般性的罗列,而是紧紧抓住“爱如何共振共鸣、如何传递扩散”来组织素材,探索一座爱心之城的情感底色与精神密码。 关于那位署名“顺其自然”的公益人士,社会各方面都非常关注其真实身份。渐渐地,人们理解了“顺其自然”为什么一次次都没有出面认领属于自己的荣誉,社会各界有了新的默契,尊重“顺其自然”的意愿,呵护“顺其自然”的秘密。而且大家凝心聚力,将“顺其自然”作为共同的城市爱心公益品牌来打造,宁波因此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顺其自然”。“会心处不必在远”,因为爱的共识与爱的默契,会心处就在身边。传递匿名的爱,已融入很多宁波人的家风乃至这座城市的民风。 《万家灯火》是一幅散点透视民情风俗的图卷。各色爱心人物的身影与故事,流淌着真诚朴素的情愫,体现出互助共济的氛围。作者的叙写不是平面化的,而是人在画中的精神游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自有其“三远”维度,即在高远、深远、平远的起承转合中营造画境的内在结构和动态韵律。见证那些无私的善与爱,敬畏生命若仰望星空,境界何其高远!作者又从现实写到历史,从朱葆三、吴锦堂、包玉刚、邵逸夫等“宁波帮”写到今天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寻常百姓,将传统文化和时代价值贯通起来,用意无比深远。而遍布城市的“爱心茶亭”“爱心冰箱”“爱心暖柜”“爱心粥坊”“爱心小坐垫”“爱心钢琴”,以物载情,于平远之间打开了辽阔的生活时空。 《万家灯火》可谓爱心宁波的“清明上河图”:清明是清洁而明净的人心、生活,是生机勃勃的人间气象。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