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倭豆是好豆

    

    

    

    

    倭豆一开花,我就注意到它了,它像一双双粘在绿叶间的大眼睛,像一只只翩然欲飞的紫蝴蝶,大人却说“倭豆开花黑良心”,我不喜欢这个比喻,黑良心,多不好听。大人又说倭豆之所以叫倭豆,跟倭寇有关。明朝时,每到蚕豆成熟季,倭寇就侵犯浙东沿海地区,有个岛上的民众收集了所有蚕豆,倒在倭寇上岛必经之路,并用酒曲发酵促其腐烂,倭寇深陷其中被一举歼灭。从此,蚕豆就叫倭豆了。后来,人们还常用铁丝串起倭豆,烤熟了吃,以此表达对倭寇的恨意。

    又是黑良心、又是倭寇的,这种豆听起来似乎不大美好,其实,倭豆长得挺可爱,眼见结出小指头般的豆荚,眼见豆荚慢慢变长变胖,鼓鼓的,一捏,硬实得很,母亲就说可以采摘了。我抢着剥豆荚,深绿的豆荚里并排躺着浅绿的倭豆,有时三颗,有时四颗,每颗顶上都有一道“黑眉毛”。倭豆进锅前,我们变着法子玩,拿针线串倭豆,制成“绿宝石”项链,挂在脖子上比美;桌上各放一颗蚕豆,像玩玻璃弹珠那样弹,打中对方,就赢得一颗豆子;掐破蚕豆的“眉毛”,使劲捏豆身,肉粒“噗”地滑出,而后将剥下的豆壳套在手指上,十指尖尖,指甲套青青,吃饭时还不肯脱掉。

    新倭豆一上市,在我家饭桌,倭豆炒韭菜或咸齑倭豆瓣汤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倭豆稍蒸一下,再与少量切得细碎的韭菜清炒,淡青加翠绿,瞧着舒服,吃着糯而鲜,还伴有一股清香。《随园食单》记载:“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我们通常用雪里蕻做腌菜,叫咸齑,咸齑汤里放倭豆瓣,鲜滋滋,酸汪汪,特别开胃。事实上,多数汤羹里放倭豆肉都适宜,如蒲瓜倭豆汤、笋丝倭豆汤,还有立夏日的豆瓣软菜(莙荙)羹,甚为鲜美。

    鲜倭豆做的点心曾是儿时解馋法宝之一。剥一碗倭豆肉,连碗置锅里蒸,熟透后,趁热加白糖搅拌,糖粒溶于豆肉,豆肉渐成糊状,浓香四溢。用调羹舀着吃,粉糯、清甜,一碗瞬间见底。相比之下,“饸饹倭豆”做起来稍显麻烦,母亲有闲时才做。铁锅烧水,加入带壳嫩倭豆,撒适量盐,覆上一只芦稷饼,边加热边搅动,要特别注意火候,以免烧糊。“饸饹倭豆”颜色略怪,有芦稷饼的褐色,有豆壳的淡绿,又有豆肉的白,样子不算美观,糊不像糊,疙里疙瘩的,但倭豆与芦稷混合的口感挺特别,软中带硬,鲜而香。

    可不怕倭豆老了,晒干可长期保存。老倭豆没了新鲜时的嫩绿,而是旧旧的古朴的绿。那会,谁家没个一小瓮老倭豆呢?缺零食了就炒个倭豆,铁锅里倒少量沙子,与倭豆同炒,炒得嘎嘣脆,晾凉了抓一把装兜里,小孩们玩着游戏嚼着倭豆,随地都是倭豆壳。端午那天,要专门炒倭豆,老话说,炒倭豆就是“炒虫蚁”,端午吃上几颗就不会被虫蚊叮咬了。

    倭豆发出芽后烤咸齑,是当年的常见菜,很像一个朴实的亲人,需要它时总会在。兰花倭豆则属于高级吃法了,因费油,不常做,过年过节少不了它。将倭豆泡涨,每一颗都割一下或剪一刀,入油锅煎炸一番,倭豆霎时华丽起来,油亮焦黄,酥脆喷香,割剪之处绽开如花,实为一道下酒好菜。

    清代诗人严恒这样赞美倭豆:“田家豆熟逢蚕月,小荚丛生竟类蚕。熟后香葆千颗脱,餐来茧果十分甘。”可不是吗?作为大众美食,倭豆可当主食可做菜,煎炒蒸煮样样皆宜,真是好豆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