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4月,是宁波的读书月,书香格外浓郁。“书香奇妙夜”“书香专列”“书香工厂”“书香小镇”“书香海曙阅读地图”2.0……阅读活动丰富多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领读,向市民推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月亮撰写的《王阳明传》,弘扬宁波传统文化。 事实上,甬城读书热,并非只在4月。宁波是全省首个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城市,读书已成为市民学习创新、逐梦人生的“刚需”。2021年,全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1.8%,较2020年的91.2%提高了0.6个百分点,远高于2020年全国81.3%的平均水平。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修身立德的根基,通过读书,可以掌握过硬本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最终改变自己命运。自古以来,宁波就是书香浸润之城,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中国最古老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闻名于世。从宁波出发,通过读书成就壮丽人生的文臣武将、科技功臣、文人墨客、富商巨贾、能工巧匠灿若繁星。 宁波先贤王阳明,幼年并不像个天才,据说五岁前还不会说话,但开口第一句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原来,他的父亲和祖父天天诵读经典,其能够一语惊人,是家庭良好文化氛围熏陶所致。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认为并非科举,而是读书做圣贤。他一生仕途坎坷,然治学不倦,成就卓著,创建的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极大,并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弟子甚众。除了文韬武略,他还是一位治世能臣,后世学者称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是唯一能与孔子比肩的千古圣人。 当代药学家屠呦呦出生在书香门第,少时曾因多病中断学业,但在碎片化的求学过程中,她勤奋苦读,后来考入北大,因成绩优异,被选拔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为寻求抗击疟疾良方,她经过漫长的劳心劳力,四处走访名医,埋头研读变黄发脆的医学典籍,最终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灵感,在两千多个药方中披沙拣金,呕心沥血地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个人坚持阅读,可以提升自我,大众热爱阅读,可以提升城市高度——文化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创新的高度,并最终决定城市崛起的高度。 读书可以启示人的智慧和心灵,让人聪明睿智、世事通达。作为阳明故里,宁波人不但善于学习,而且勇于实践,在努力认识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世界;敢吃螃蟹,敢为天下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事专注认真、务实低调、言行一致,在不同行业领域取得不同凡响的业绩,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诸多方面,创造了大量辨识度很高的宁波元素、宁波解法、“中国第一”“中国之最”。 阅读可以涵养立足社会的底气和定力,让人志存高远。阅读,不仅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充电,不仅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硬实力,由其产生的崇高精神力量,可以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建设领域结出丰硕成果。1978年,宁波GDP只有20.2亿元,经过40年改革开放,2018年跨进万亿俱乐部后,拒绝小富即安,提出到2026年GDP达到2.2万亿元,实现更加宏伟的腾飞和超越。 城市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内心丰盈,灵魂富有,有人情味,才有感召力、竞争力,宜居宜业,后劲十足。宁波有“文献名邦”美誉,是《三字经》的故乡,因为继承“仁义诚敬孝”的核心思想,市民“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观念根深蒂固。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是宁波城市的标签;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存敬畏、守法纪,是宁波市民给人的印象。因为人心向上、社会稳定,宁波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入选“东亚文化之都”。 读书修德、明理知义,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达则兼济天下”。包玉刚等人助建宁波大学,邵逸夫成为“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代代“宁波帮”帮助故里,造福桑梓;大批宁波企业家到异地投资创业,为脱贫致富奉献力量;“顺其自然”连续多年匿名捐款,累计超过千万元之巨,普通市民踊跃奉献爱心,扶危济困;“支教奶奶”“育人使者”“钢琴奶奶”等暖心故事数不胜数,“爱心城市”闻名遐迩。 最是书香能致远。只要每个宁波人不辜负浓郁书香,持之以恒,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担当作为,就一定能为提升城市高度增添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