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倒一放, 传递甬城对大海的善意

——2022宁波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场侧记

    

    

    

    

    

    记者 沈孙晖

    

    芒种时节,播种希望,收获美好。

    昨天清晨7时许,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来到海区网箱,用水桶将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银鲳鱼苗,装到转运小船上4个直径1米左右的塑料圆桶里。

    这批银鲳鱼苗,是2022年全国“放鱼日”宁波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主角之一。

    “总共2万尾银鲳鱼苗,培育了60天,每尾长度在3厘米以上。”港湾水产育苗部经理陶顺顺说,3厘米以上的银鲳鱼苗以在海区主动捕食,1年后长为重约200克、长约15厘米的成鱼。

    记者捞起一尾银鲳鱼苗,鱼苗如指甲盖大小,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而塑料圆桶内的鱼苗则成群结队,沿着桶壁玩起了“爱的魔力转圈圈”,透着一种即将回归大海的喜悦。

    陶顺顺从2014年起从事银鲳的育苗工作,“目前,银鲳增殖放流还处在试验阶段,我们会根据评估效果,逐步扩大增殖放流的规模”。

    上午8时,装好银鲳鱼苗的转运小船出发,在海上与增殖放流的活水船会合。海风吹拂下,陶顺顺等人用一场仪式感十足的接驳,将鱼苗转运到活水船上,向亲手培育的银鲳“宝宝”告别。短短10分钟,2万尾银鲳鱼苗已接驳完毕,活水船继续向野龙山海域进发。

    记者登上活水船,眼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生机盎然的景象。本次活动的另一名主角——岱衢族大黄鱼,早已在网箱内畅游,等待“回家”那一刻。

    “今天凌晨4时许,我们象山港白石山网箱基地的工作人员,用吊机将装有大黄鱼鱼苗的帆布袋吊运到活水船上,运了3个多小时,目前这艘活水船装了450万尾大黄鱼鱼苗。”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申屠基康介绍。

    申屠基康告诉记者,这批增殖放流的岱衢族大黄鱼鱼苗于4月上旬被放入海上网箱进行野化训练,增强其生存能力,“放流的大黄鱼鱼苗每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在海区经过3年以上自然生长,可以长成400克以上的野生大黄鱼”。

    据介绍,目前我市每年放流2500万尾至3000万尾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对东海的大黄鱼资源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

    “今天我嫁‘女儿’,一定要亲自送它们‘出阁’。”活水船上,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大黄鱼养殖技术员黄代平格外高兴,时不时低头看看网箱里的大黄鱼鱼苗。

    黄代平是四川人,来宁波20多年,主要从事岱衢族大黄鱼的鱼苗养殖、保种等工作。“增殖放流功在千秋,我养殖并参与放流的大黄鱼鱼苗已超过1亿尾。”老黄说,今年1月,他看到象山石浦渔民捕获2500公斤野生大黄鱼的消息,感到特别骄傲,“这说明我们的增殖放流工作有了成效。”

    中午11时20分左右,野龙山海域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活水船一侧架起6条滑道,放流人员分批次登船后开始放流。

    为避免滑道刮伤银鲳鱼鳞,放流人员用袋子装起鱼苗,靠近船边,缓缓倒入海中。大黄鱼鱼苗则分别“搭乘”滑道、吊装袋,回到大海的怀抱。

    放流人员中,一对父子引起了记者关注。市政协委员黄开明特地带着5岁的儿子来参加增殖放流活动。父亲帮助孩子将一桶大黄鱼鱼苗放归大海,同时将保护海洋资源的理念传递给孩子。

    “我是象山人,当地很多百姓以渔业为生。”这是黄开明第二次参加增殖放流活动。在他看来,增殖放流需持续不断、久久为功,让子孙后代有更多的渔业资源可以继承。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本次活动中,全市各地同步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银鲳、拟穴青蟹、日本对虾、菲律宾蛤子和淡水夏花(鲢、鳙、草)等苗种5500多万尾(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