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吃海”,先得“养海”

    

    

    戈岩平

    

    6月6日,是第八个全国“放鱼日”。昨天上午,我市在象山县启动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将450万尾大黄鱼鱼苗、2万尾银鲳鱼苗和20万只青蟹苗放归大海。这项活动,象山县已连续举办了8年。

    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保护水域生态的重要举措。象山连续8年组织放鱼活动,对于调动全民参与增殖放流的积极性、增强海洋生态保护意识,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宁波,向东是大海。早在8000年前,宁波先民就开始了“靠海吃海”的渔业活动。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东海海域过度捕捞行为猖獗,各种“吃子孙鱼”式的滥捕现象,给海洋生态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东海无鱼”的境况,让广大渔民和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吃海”不“养海”,无节制的渔业开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海域生态受到破坏,渔民生计深受影响。

    痛定思痛,宁波渔民愈发意识到:“吃海”,只会越取越少;“养海”,才能取之不尽。于是乎,20世纪70年代,象山渔民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休渔的做法。1995年,这项举措上升为全国性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

    近年来,宁波更是大力保护海洋生态,严守休渔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科学完善的休渔制度体系加速构建,蓝色生态屏障日益牢固。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宁波沿海的带鱼幼鱼发生量一年高于一年;一度难觅踪迹的多种野生鱼类种群越来越大。休渔护鱼,在让海洋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也将造福沿海地区居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从过度捕捞,到禁渔休渔,再到增殖放流……在此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明白一个真切而质朴的道理——保护海洋鱼类,就是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