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前宋村普安会水龙局合影旧照。(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记者林旻 通讯员赵锡)近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珍贵的捐赠——一张百年前大碶前宋村普安会水龙局合影旧照。 “我父亲贺圣夫原为前宋村普安会水龙局的保管员,20世纪80年代水龙局被拆除后,这张照片就保管在我家里。我把照片捐赠给博物馆,能让下一代知道我们前宋村的历史和北仑消防队的历史。”79岁的捐赠人、大碶街道前宋村村民贺师云说。 这张旧照长54厘米,宽38厘米,因为历史悠久,有较多霉斑,但图像依然清晰。照片清晰呈现了100多年前消防员的容貌、装束及灭火设备。照片正中位置放着一台水泵和水带,周围站着消防员,其中两名消防员还手握水枪,消防员后方旗帜上可见“灵岩乡普安会”字样。 港口博物馆的文保专家陈一鸣综合照片上人物服饰及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分析,这张照片可能拍于民国初期,较为罕见。他说:“这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100多年前消防队员的形象和灭火设备,在北仑是首次发现,在整个宁波也非常罕见。对于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消防队伍和消防装备具有重要意义。” 陈一鸣介绍,在当时,普安会水龙局配备的消防设备比较齐全,并设有专房存放,安排专人保养、保管,可随时执行消防任务。救火主设备是当时堪称先进的“泵式洋龙”,成立初期由在外经商或办实业成功的贺家族人捐赠,此后由族长或村政府通过“敲马灯”等活动进行募集。普安会水龙局设有水龙局专房两间,壁间还挂有“队员全副行头”执瞄(水龙头枪)英姿的特大照片;有序地摆放着泵式水龙、皮带、消防头盔、消防斧、长杆照明油壶、水桶、扁担等消防工具,房外有木栅围着。据了解,1949年之前由村民贺圣夫、贺庆才保养、保管,随时保持“战备状态”。 救火队员一般由贺家居住的青壮年自愿、自发参加,专业性较强的消防队员如执瞄手、皮带手、抬水龙(设备)手相对固定,进行不定期的业务训练,并有人指挥现场救火。一遇火警,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50人组成的消防队伍快速奔赴火灾现场,进行有效扑救。如20世纪60年代末,老贺村楼下民房失火,前宋村民贺德来不顾个人安危上房扑救,其英勇行为还上了《宁波日报》。20世纪80年代,大碶镇上有了专业消防队,普安水龙局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据了解,此前,镇海林氏姐妹将家族的珍藏照片捐给宁波帮博物馆,北仑章先生向中国港口博物馆无偿捐赠了3件佛教经幢石刻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