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枫桥夜泊诗碑”传奇

    

    

    

    

    和几位久别重逢的朋友聚餐,席间有人说光是吃喝没意思,咱们虽难仿效古人行令作诗,但每人讲一个离奇诡异又有些文化内蕴的故事,也不失为一桩雅事。众人认为这主意不错,于是在一番“击鼓传花”游戏后,“好运”不偏不倚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实在不会讲故事,所幸还读过些古典诗词,便尝试着讲起了“枫桥夜泊诗碑”的来历……

    故事要从《枫桥夜泊》作者张继说起。张继,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但他没能通过接下来吏部的铨选,也就没有被授官。唐朝士人讲究“游学”,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铨选落选,加之安史之乱,张继怀着落寞的心情开始去江南漫游。其间,他夜泊枫桥,愁绪万般,情动于衷,辞发于心,吟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审美具有趋同性。如此好诗,谁都喜欢。唐武宗也爱不释手,下令叫京城第一石匠吕天芳把《枫桥夜泊》刻成诗碑,并留下遗诏:自己驾崩后,这诗碑得进地宫陪葬。武宗还说了一句狠话:“《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临,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此类言语,即便说的人是皇帝,后人也不会太当回事。可谁会想到,一系列叫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陆续发生:北宋名臣王珪、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刻了这个诗碑,暴病身亡……

    今天我们去苏州寒山寺,会看到那里立着一块晚清国学大师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史家考证,这已是第三块诗碑了。之前由于寒山寺重新修缮,诗碑曾几次遭遇毁弃。可这碑又绝对不能少,那是该处风景名胜的金字招牌。于是当时的江苏巡抚陈夔龙找到俞樾,请他为重修的寒山寺提供墨宝。俞樾踌躇了好些日子,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写就写吧!俞樾乃文化大师,对唐武宗那个关于诗碑的诅咒自是心知肚明。虽说“谁写《枫桥夜泊》的诗碑,谁就好不了”这种事全无逻辑,可晚唐以来,确实已经应验了数次。俞樾可说是大着胆子写了诗碑,然数十天后,他也过世了。

    死亡并没有终结世人对于这块诗碑的酷爱。日军侵华期间,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对此碑萌生觊觎之心。为了偷盗他国国宝,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天衣计划”:将诗碑以送往日本参展的名义,用调包计把真碑盗走。这种伎俩自然瞒不过寒山寺静如法师的眼睛。静如法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打算也用调包计。在日本人下手前,他找到苏州的石刻大师钱荣初,出价二十根金条,请他赶紧刻一块假碑,移花接木。拯救国宝,义不容辞,钱荣初当即答应刻碑,并分文不取。偏偏此时出现了一个汉奸卖国贼梁鸿志。梁某看破机关,报告了日本人。

    1939年3月20日早晨,晨光熹微,云影徘徊。异常惊悚的一幕出现在了寒山寺的门外。那是具面目狰狞的尸首,人们仔细辨认:是姑苏石刻大师钱荣初,尸体旁还有封血书,上书“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遭横事”。这件事,要是静下心来推敲,不难发现个中蹊跷。但松井石根做贼心虚,于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若把诗碑带回日本,指不定谁会命丧黄泉呢!就这样,强盗无奈地罢手了。

    回头再来说那具尸体。真正的钱荣初大师并没有死,死去的是冒充钱荣初的一名义士,名叫钱达飞。他和钱荣初是同族,容貌甚为相近。钱达飞谎称自己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反正都要死,不如李代桃僵,死得其所。静如法师当时已如热锅上的蚂蚁,只好答应。

    钱达飞是一位用生命守护国宝的英雄。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无论历经怎样的磨难,都能撑过去?就是因为有无数像钱达飞这样的中国人在。也正是出于对这位舍生取义者的感佩,我对诗碑故事一直耿耿难忘。

    夜凉如水,月华如练,酒席散后,有个朋友走到我的身边,轻声问我:“诶,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点点头:“是真的,一点不假!你如果去苏州的话,可以到寒山寺看看,沧海横流,钟声依旧,那钟声里回荡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美诗篇和爱国情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