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说“老同志心态”

    

    

    罗浩声

    

    《宁波日报》时评版日前刊发一则漫画《盼》,颇为“传神”:一位年轻的基层干部,端坐于时钟的指针之上,一手指向60岁的退休“终点站”,一边乐呵呵地感叹“马上离退休不远啦”。一副优哉游哉、慵懒自得的形象,将“老同志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公众号,前不久有一篇文章也指出,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却抱着“老同志心态”,工作状态表现出慢条斯理“悠着干”、敷衍轻慢“应付干”、墨守成规“照着干”、私利当头“看着干”、不思进取“推着干”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文章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由此看来,在基层干部中,抱有这种心态的,并非个例。

    按照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30岁到40岁这个阶段的干部,是干事创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黄金年龄,也是人生中意气风发、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候。可为何本该拼搏、奋斗的年龄,有一些同志却选择了安逸和“躺平”?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据《半月谈》杂志的文章分析,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动力不足,士气不旺,“老气横秋”,主要同高压的工作环境、难以破解的晋升“天花板”和物质激励不足等问题有关。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他们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决定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也直接影响着群众对“人民公仆”形象的认知。特别是当下,包括乡镇街道在内的一些基层单位,承担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艰巨任务,作为中坚力量的年轻干部,如果干劲不足,“人未老心先老”,进而选择“躺平”,很多工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就有可能引发这样那样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些年轻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出的“老同志心态”,既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也有需要各级从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反思的地方。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既不能麻木不仁、放任自流,也不能无限放大,“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毕竟,绝大多数基层一线的同志,政治上、能力上、作风上是过硬的,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忠诚履职的。

    基层年轻干部的教育、选拔、培养和任用,历来是落实党管干部政策的重点方向。破解基层年轻干部中存在的“老同志心态”,一方面,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通过组织生活会、干部谈心谈话等时机,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减负。从实际情况看,现在除了疫情防控和常态化工作,各种自上而下的考核督察,需要填报的名目繁多的表格,使得很多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可谓是“五加二,白加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因此,必须从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歪风入手,给基层干部们“松松绑”“减减压”。

    治本之策,还应加大有效的激励力度。不得不说,时代发展到今天,有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唯学历”“唯资历”等倾向,这对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是一种挫伤。我们党向来是提倡“不论出身”“有为者有位”的,想要营造“万马奔腾”的氛围,就要勇于打破那些不合时宜的“坛坛罐罐”,重塑考核评价机制,真正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广大年轻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