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桂楼 |
颜文祥/文 张国源/摄 五桂楼是寂寞的,但寂寞的五桂楼竟坐落在如此逼仄的地方,我是没有想到的。在我的心目中,五桂楼是一方圣地,浓郁的书香会一阵一阵越过镂刻着花纹的窗棂,弥漫在四明山的青峰碧峦间,四周的风霜老树高耸入云,留下一片巨大的绿荫,遮盖着高大的藏书楼。这是多么圣洁的地方啊!然而,我错了,这座曾经被人誉为“藏书之富甲越中”的浙东第二大藏书楼竟那么普通。这是一幢两层的楼房,藏在高高低低的民宅间,除了风火墙顶上高耸着的五个“马头”,与一般的民宅相差无几。 五桂楼是一位叫黄澄量的古人在清嘉庆丁卯年建的。黄澄量是梁弄人,嗜书如命,经过十多年的刻意搜求,得到5万多册图书,建了这座藏书楼。他推崇上代同宗中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而过去中举叫“蟾宫折桂”,因此他把自己的藏书楼称为“五桂楼”。 其实,五桂楼还有一个名称,叫“七十二峰草堂”。据说,在五桂楼登高望远,可以看见四明山连绵起伏的七十二峰像锦绣屏风一样簇拥着梁弄小镇,北岭南峰,东岩西谷,秀嶂玲珑,翠浪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古人有诗曰:“不减琅琊福地居,四明山翠护图书。”但是,现在站在五桂楼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这不是五桂楼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衰落,变得低矮了,而是小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挡住了人们站在五桂楼上望远的目光。 当然,现在我们去五桂楼不是为了登高望远看风景,也不是学当年的黄澄量及其子孙坐拥青山绿水,徜徉在美妙书海中自得其乐,更不是为了实现当年那些文人“羡君好书敌曹氏,我欲为君主书楼;羡君拥书等侯国,我欲为君校书郎”的梦。尽管我们知道当年的主人十分好客,不仅免费开放自己的藏书楼,还设专房接待远道而来的读书人。我们去五桂楼,是为了寻找、感受、想象当年这座藏书楼在文人心中的神圣。透过一本本已经发黄的线装书,触摸一下当年文人写书、刻书的执着与艰辛,也体味一下藏书人身在层层叠叠书籍中的那份快感和满足。 现在的五桂楼实在太寂寞了。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上梁弄,是专门去看五桂楼的,没想到的是,名声赫赫的藏书楼竟大门落锁,在六月的一场雷雨之后显得那么寂静与无奈。问周围的住户,说五桂楼管护人身兼两职,现在“浙东红村”横坎头的浙东区党委旧址纪念馆上班。我的一位朋友马上打电话联系,不一会儿,管护人就骑着摩托车来了。他打开门,惊奇地看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五桂楼。 五桂楼真是一个藏书、读书的好地方。五桂楼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两层,实为三层,可起到隔热、防漏的作用。如果遇到战乱,精品善本又可藏到顶上暗阁中,确保万无一失。天井不大,但摇绿流翠,院中最大的一棵桂树,绿荫婆娑,青枝曳地。低低的假山上有月季、云竹,点缀着藏书楼的古朴与幽静。走上楼,4排24架书橱高高矗立着,里面的藏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散失了许多。新中国成立后,余1.6万余册,其中一部分被省里调去了。现在,五桂楼还有近万册藏书。这些弥足珍贵的线装书,上载天文,下记地理,是我们了解过去、回望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路标。 管护人告诉我们,尽管五桂楼的名头十分响亮,但平时参观者极少。他的一番话让我们心情沉重。这么丰富的文化宝库就这么空闲着,实在太可惜了。五桂楼不应该如此寂寞啊! 走出五桂楼,旁边与五桂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梦花书屋倒已修缮一新,这让我们有一丝惊喜。这书屋原是五桂楼建成后不久,楼主黄澄量建造的,额曰“爱吾庐”,初为其游息之地,后为其子侄课读之所。后来,黄澄量之子黄肇震不仅裒益楹书,还将“爱吾庐”从两间拓展为五间,改其额曰“梦花书屋”。并设馆其中,诚聘名师,聚诸孙教诲,并亲自督学,教育他们遵循先父“兢兢以继志读书为助”之遗训,以求经世致用,显扬门庭。但世事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风雨的梦花书屋,年久失修,濒临倾毁。为此,不少文化界人士数次呼吁修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16年立项以来,投资数百万元,经过几年的施工,终于完成了梦花书屋的整体修缮。重新布展的梦花书屋古朴典雅,既传承历史,又融入现代元素,成为研究余姚地方文化和五桂楼藏书文化的首选之地。 我们期盼着,五桂楼同样迎来高光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