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恽冰《花鸟草虫册》八开选四 (方向前供图) |
方向前 吴德旋《初月接续闻见录》曰:“时武进恽冰画,以没骨名。而江香(即马荃,字江香)以勾染名,江南人谓之‘双绝’”。 清初,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开创了没骨花鸟画的新境界:笔法细腻,色泽清淡,风格灵动秀逸。这一画风影响了清中后期的花鸟画坛,恽冰是该时期一位较有名气的女画家。 “没骨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六朝画家张僧繇所创的“晕染法”,他笔下的“凹凸花”,富有立体感。至五代徐熙“落墨法”,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发展至北宋徐崇嗣,“花鸟绰有祖风,又出新意,注重法度,讲究写真,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清初著名画家恽南田,注重写生,以淡墨入画,他在深研徐崇嗣画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没骨花鸟画的“常州派”。 《花鸟草虫册》八开,绢本,19.8㎝x12.2㎝,为恽冰没骨花鸟画佳品。此册尺幅小巧,花鸟、草虫各四开,画面生动有趣,别有韵致,可赏可玩。作为清初大画家恽南田后裔,恽冰有着一般画家所没有的优越条件,她整日把玩、观摩家中所藏的众多南田真迹,领悟其中笔墨神韵。考察恽冰的《花鸟草虫册》,可见她的没骨花鸟画具有以下特点。 重写实,擅写生。恽冰不仅朝夕观摩先辈恽南田绘画真迹,还善于观察自然界的花鸟草虫习性与形态,经常细察房前屋后的花草、虫蝶,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花鸟草虫册》所描绘的花鸟草虫姿态各异,或静或动,既有对单个动物的细腻描绘,也精心刻画动物之间的顾盼互动。如册页中的“花石草虫图”,一枝红花从石旁穿插而出,花卉颜色红浓,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画面上两只草蜢,身材瘦长,一只自上而下展翅飞向草石。另一只匍匐在怪石右角,似在寻觅什么,又似在花荫下小憩。两只草蜢一上一下,一动一静,彼此呼应,给静谧的大自然增添了生机。画家对草虫的形态描写颇花功夫,笔触细腻,用色精准,栩栩如生。野外的小红花也格外亮眼,花卉浓红,精神十足。恽冰笔下的花卉草虫,展现了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力。 入古法,得家传。“书画传家三百年”,历代书画传承多为家族继承,也有师生传带,恽冰作为清初画坛大家恽南田的族玄孙女,深得“恽体没骨画法”真传,而南田没骨法则受北宋徐崇嗣影响最多,如天一阁所藏恽寿平花卉作品《倾城独立图轴》(绢本,78.9㎝x40㎝),其题款曰:“倾城独立,南田草衣寿平拟徐崇嗣没骨图法”。在恽寿平花鸟作品中,有不少模拟徐崇嗣的“没骨图”,可见徐氏的“彩色晕染没骨法”对南田花鸟画影响至深。再看此册页,无论题材还是画风,具有鲜明的“南田风格”。但是与南田花鸟画相比,恽冰花鸟画略显小气,空灵感、韵味感也显不足,整体品位上尚有一定差距。 巧用水,妙用色,色中施水,色染水晕。“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这是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对花鸟画画法的心得。南田的色染水晕、色中施水、淡雅为贵的没骨设色特点,直接影响了恽冰的花鸟画。如册页中的“牡丹蝴蝶图”,两朵盛开的牡丹形态饱满,设色淡雅,花卉的画法并非勾勒,而是用恽冰没骨法,以颜色点染,色中施水,自然渗染晕化。画家对牡丹形态的把控十分准确,颜色晕染的深浅变化又恰到好处,牡丹花瓣丰满、生动、立体,层次清晰,画出了牡丹特有的雍容华贵。画家以淡绿没骨造型牡丹叶子,叶筋以挺健细笔勾写,造型精准,笔力劲健,尤其对牡丹叶子的描绘,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写真能力:叶子阴阳两面着色、造型各异,叶子迎风翻飞。总体而言,此页“牡丹蝴蝶图”淡雅自然,体现了恽冰没骨法清秀、明丽、淡雅的特点,画家力求笔下之物活色生香,主张绘事“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 迎合宫廷审美,不乏文人气。历代宫廷画讲究造型严谨、笔法细腻、设色富丽。清初恽寿平的没骨画,将人文情怀融入宫廷画风,给浓艳富丽的宫廷审美添上了一抹清丽淡雅。恽氏的这种画法也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画的正宗。恽冰的画也不例外。她的花鸟画承南田画法,工整谨严,没骨手法细腻,水与色的关系处理得当。但恽冰的花鸟画没有宫廷绘画的浓艳和富丽,她的画中透出一种淡淡的文人画气息,此册页合文人气息与自然写生为一体,得人文之儒雅、天地之秀润。据传,乾隆初年,江苏巡抚君继善以恽冰画作进呈孝圣太后,乾隆帝题诗嘉奖,可见恽冰绘画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 恽冰亦能诗,她曾在自画菊上题诗曰:“小楼昨夜又西风,篱外霜花绽几丛。闲取丹青为点染,倚阑清兴有谁同。”恽冰的没骨花鸟画尽管没有在南田没骨法基础上再上一层楼,但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在清代画坛也拥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