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巷 8月的第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对宁波人来说,更值得纪念——1984年8月1日,邓小平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句话掀起了海内外宁波帮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热潮。 “爱国爱乡,创新创业”——曾有学者如此概括宁波帮精神。拜读《药商视阈下的宁波帮研究》,最大的感受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创新——创新,无疑是一部学术著作最大的亮点。而这,和宁波帮精神中的“创新”不谋而合。 “只有走出定式,才能别开生面。”本书在推动宁波帮研究跳出“传统—现代”固化框架模式的同时,进行了全面、系统、专题的考察,既探讨中国社会对宁波帮的影响,又分析宁波帮对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探寻宁波帮和宁波帮文化的源头是本书的最大创新。作者在研读宁波帮史料的过程中,一直想弄明白宁波帮的源流关系。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在金融、贸易、航运、制造等行业风生水起,宁波帮和宁波帮文化的源头莫非就在这些行业?作者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宁波帮曾涉足广泛的领域,经营过不同的商业种类,但其中最稳定、最持久、最辉煌的,当数药业。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被标定为宁波帮之滥觞的宁波药商,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宁波帮文化的源头,在北京经营药业的宁波药商。 回顾宁波帮学术研究,已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眼下,相关研究成果从数量上来看,已颇为可观。相对而言,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层面研究,诸如行业史、家族史等研究相对较少,更乏力作。作者研究了大量文献后确定:宁波药商包括药材业与西药业,都是历史上宁波帮长袖善舞、大有作为的领域;药材业是宁波商帮经营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宁波药商与宁波帮所涉足的其他行业不同——在经营药业的过程中,既自然而然地传承了优秀的中医传统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创新着具有时代特点、医药特色、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新文化。这些文化,浓缩在药业品牌之中。对宁波药商文化品牌,作者给予很高的赞誉——宁波药商站上了中华药商的高峰。在宁波药商文化品牌中,作者全面、系统的研究让人眼前一亮:中国第一药铺北京同仁堂、上海规模最大的药号徐重道、上海最早的药店姜衍泽堂……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了许多珍贵的史实,然后选择性地剖析了宁波药商群体中“守药业之本、建同仁之堂的温州叶同仁堂”“蜚声海内外的新型药企上海信谊药厂”两个代表性品牌案例。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作者在比较分析中找出了宁波帮特别是宁波药商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拥有浓郁的人文品性和强烈的人文精神。作者认为,宁波药商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药济世,兴业立身;商行天下,药存仁义;以仁济世,药利苍生;厚植药德,德润药业;药广人才,人才兴药;药商人文,人文药商。作者对宁波药商文化品性给予高度赞赏:讲仁、种德、重道、养元,这不仅凸显儒商本色,也折射出职业品位。宁波药商的灵魂深处蕴藏的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仁爱精神和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大爱情怀。 作者期待,宁波药商之论能唤醒时间、唤醒人文、唤醒更多的宁波帮研究。这部作品的三位作者中,首位作者陈厥祥,先后在甬上多所高校担任领导职务,对宁波帮的关注始终如一,相继完成了《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等论著10余篇(部)。撰写《药商视阈下的宁波帮研究》先后历经四个暑假,虽断断续续却始终不离不弃,这正是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充分体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研究员、史学博士孙善根认为,透过20余万字的《药商视阈下的宁波帮研究》,可见作者“用力之勤、着力之深”。
|